年5月6日2点18分34秒立夏。立夏的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7日之间的一日,从这一天开始夏季开始上场,春季正式结束。
让我们读读古人关于夏季有哪些养生智慧: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英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大致意思是,进入夏季(三个月),天地之气互相交融,植物花繁、叶茂、结果。人们的生活习惯需要调整为晚上晚点休息、早上早点起床;要尽量外出、多出汗;脾气学会收敛不发火。这些就是夏季天地运行规律及养长的规律,违背了,容易伤到人体的心神和心脏、秋季到来时庄稼(人体阳气)收成少、容易得夏天的病、冬季到来时病情会加重。具体养生内容如下
起居:晚点睡、早点起。增加户外时间、出透汗。避免冷水洗澡洗头。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开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饮食:羹剂(粥类),脍不厌细,不撤姜食,少食寒凉生冷,宜食苦食咸、食酸,少甜。中医认为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补心。《黄帝内经.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身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运动:若所爱在外,即增加户外活动。夏至运动最好选择在傍晚(酉时)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快走、瑜伽、太极拳、广播操、游泳为宜。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损阳气。在活动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酸梅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冷饮,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情志:使志无怒。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畅,皆非所宜。
冬病夏治:充分利用天地的阳气,治疗呼吸道疾病、妇科病、过敏性疾病、风湿类疾病、胃肠道疾病、骨伤类、气血亏虚、心脑血管疾病、虚寒体质、亚健康,等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食疗、理疗为主,药疗为辅。
凡此种种注意到了,照顾好自己了,就能“天人合一”、就能迎来丰硕的秋收之季,守护好自己的健康了。
夏养长夜卧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