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6/21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达到极致,同时也是阴气始萌的时节。
夏至的“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之始至,三以见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这时,阳光的直射抵达最北,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夏至时阳气虽至极盛,但阴气也开始发动,故曰“夏至一阴生”。
夏至是一个重要的阴阳交汇点,容易影响人体阴阳的平衡,在养生方面,不可不谨慎以待。
夏至养生
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
夏至已至,由此正式进入了盛夏时节。此时温度高,对人体会造成某些负面影响,容易造成损伤。
夏至养生应遵循“三避”“三忌”“三宜”,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
夏至三避
一、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1、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2、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3、保证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损伤汗腺;
4、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二、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1.远离潮湿环境;
2.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3.空调设备除湿;
4.药物去湿。
三、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1、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2、防躯体寒,防止躯体受寒主要是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
3、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夏至艾灸
夏至被视为“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
意思就是,夏至是一年的阳气之极,亦是阴阳转变的日子,如果此时保养不好,很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许多人在夏至时节,容易失眠、睡不好,经常感到心烦、燥热、心悸等。
《黄帝内经》讲:“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易“伤心”的时节,尤其要注意滋阴调息、养护心神。
艾灸曲池穴、内关穴、心俞穴、灵台穴,能通心络、安心神、养心血、舒心气、壮心阳,并有助于改善心烦、失眠、多汗、胸闷、乏力等症。
南阳艾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