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命里注定要做学问,不敢当“大师”
中青在线记者蒋肖斌
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认他为“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曾与这两位大师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能被称为大师的学者相继远去,已过期颐之年的饶宗颐也没有度过这个寒冬,于2月6日凌晨逝世,享年岁。在饶宗颐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其实,他还懂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方面建树颇多,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所谓大师,就是在学问上有着碾压式的深度与广度,饶宗颐出版过的著作有60余部,万言。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林立总会有双峰并峙,传为佳话,大师与大师之间也总会惺惺相惜。
饶宗颐与钱钟书相识于年的北京。钱钟书已届古稀,饶宗颐小他7岁。初次见面,饶宗颐送给钱钟书一本诗词《晞周集》,是他上世纪70年代初客座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时所作;钱钟书回赠了一本《管锥编》的手稿。
年,钱钟书逝世,北境大师空缺,不久即由季羡林递补。年,季羡林也走了,留下的空缺至今无人能实至名归,饶宗颐大概是有些寂寞的。许嘉璐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二十世纪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说:五十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
年,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只比末代皇帝溥仪小了11岁。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要创造全新的文学面貌;蔡元培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苏俄……出生于这样的年代,注定饶宗颐学术之路必有波澜,而是否能壮阔就要看他的奋斗了。
幸好,饶宗颐家学渊源深厚,父亲饶锷是闻名岭南的学者,建立的“天啸楼”是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饶宗颐躲进书楼成一统,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他说自己的五个基础都来家学:一是写诗填词,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曾说:“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年,18岁的饶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这份工作让他几乎看遍了馆中收藏的所有地方志,构成了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等任职教授。周游世界,只为讲学,被学术界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年,社长位置空缺了6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饶宗颐当选为第七任社长,他的前辈有吴昌硕、赵朴初、启功……
常年在外讲学,使得饶宗颐“名声在外”,荣誉等身,年就获得有汉学界诺奖之称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但似乎国内知道他的人倒是越来越少,当然他也从来不在乎。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季羡林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活得久,有时候会让人忘了他传奇一般的学术成就,而把时光当成关键词。曾经有记者采访饶宗颐,跟他握手时觉得手温暖而有力,就问他是如何养生的。
不过,真正的大师就是大师,饶宗颐的回答也和养生节目的那些“大师”不一样。饶宗颐笑着说:“我是坐在葫芦里。”这是来源于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年11月,“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高龄饶宗颐仍精神矍铄,亲到现场参加开幕式。饶宗颐说,父亲为其取名“宗颐”,就是让他宗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个名字,饶宗颐不负。
早在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发现的一颗编号为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今日巨星陨落,但先生的为学为人,依然如星辰璀璨。、
饶宗颐上集: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下集:弦歌继绝学,诗酒乐天真年11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香港大学主办,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饶学联汇、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百岁老人饶宗颐先生笔耕不辍,舞笔泼墨描绘祖国大美。“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继法国巡展后再续京城,并将精彩作品捐赠给国家,乃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览之一。
饶宗颐《莲莲吉庆》
中国画纸本设色×34cm×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写道:“今年一百岁的饶公宗颐先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美术馆,并携其佳作展览于此。荷风清香,文意浩荡,人艺俱老,诗情洋溢。此艺界盛事,文坛佳话。这是新时代文化凝聚力的表征,中国美术馆欢迎您!人民欢迎您!”
饶宗颐《玉井莲》
中国画纸本设色97×67cm年
中国美术馆藏
饶宗颐,字伯濂、固庵,号选堂,年生于潮州,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80余年,博古通今,融贯中西,是一位闻名遐迩、享誉国际的汉学家、国学大师,被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与钱钟书、季羡林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
饶宗颐《无量寿佛》
中国画纸本设色.5×65cm年
中国美术馆藏
饶宗颐先生的学养广博而专精。他博通于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可谓是“业精六艺,才备九能”。学术的光华往往掩盖了世人对其艺术创作的亲近与认识。饶宗颐先生自髻龄习书画,此后未缀丹青,及至百岁高龄亦笔墨挥洒不息。其书画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传统,流露出文人士夫气息。他主张不仅诗、画两个门类息息相关,所有的学问都可与艺术一脉相通。是真正集学问、艺术、才情于一身的鸿儒。
饶宗颐《铸古今异字》
书法纸本34×cm年
中国美术馆藏
饶公的荷花素有“饶荷”之称。饶宗颐先生曾说过,他近年来喜欢绘写荷花是有一定的因由。他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要他宗法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周敦颐一生喜爱荷花,他的《爱莲说》是自古以来称颂荷花最重要的一个篇章,但是诱发“饶体荷花”的最重要引子,应为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卷》。饶宗颐先生作荷花,以自然的荷花姿影为其形,以古人的墨笔荷花为其韵,以心中的清涟高洁为其神,乃成“饶荷”之貌。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书法纸本×33cm×2
中国美术馆藏
吴为山评价道:“饶公主张‘学艺双携’,所有的学问皆可以同艺术一脉相通。其生命与学术之研究往往成为艺术创作可汲取的滋养,并能于古人笔墨之上迭出新意,自成一家。细赏饶公画作,笔法、造型和构图乃至整体气韵,落笔之处,既得古风,又有新意。在学问的滋养与润泽下参合诸家笔意,诗书画一体而呈现出融融化机。观饶公字和画,皆能在精微与广大之中获巨大的情感、精神空间,体现人生与艺术的魅力。其书,时汉简、时魏碑、羲之、鲁公、东坡、文长……跌宕峥嵘、流水行云,所谓集深厚功力与诗人才情于一体,气质使然也。饶公非常注重‘气’,写书法、做学问都要讲究气,而且气须一以贯之。饶公沉潜为学的静气;涵养道德的骨气;还有其翰墨中的金石之气;丹青中的灵秀之气……我更注重饶公内在的‘古’气,其古,乃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研和推动儒释道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扬。”
饶宗颐《长乐延年》
书法纸本×34cm×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饶宗颐先生所作荷花题材作品,呈现其诸体兼备的书法风韵、泼墨点染下荷花的万千气象,反映先生深蕴的文化境界和静悟中自成面貌的精神写照。殊为可贵的是,饶宗颐先生及其家属、饶宗颐学术基金将通过此次展览将4件(套)中国画和6件(套)书法,共计10件(套)精彩作品捐赠给国家,这些作品无疑将进一步延伸和丰富中国美术馆近现代美术收藏的序列,更泽披后人。
饶宗颐《福》
书法纸本50×50cm年
中国美术馆藏
·近期精彩文章·业内大咖首次集结纵论“艺术市场”
《艺术市场》创刊十五周年庆典
首届《艺术市场》风云榜各奖项揭晓创刊十五周年庆典盛大举行
作品预览
《艺术市场》创刊十五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
陆俨少:社交搞多了,影响做学问
艺见
赵无极:艺术家最好的镜子是对自己忠实
刘国松:画室就是实验室,没有创造就不是画家
他们把敦煌壁画拍成动画,做成口红
何卫平:丹青飞狐不过是“凤姐”在美术界的山寨翻版
传统经典书画大展热的冷思考
《艺术市场》聚焦
马克龙在见了哪些艺术家?他宣布蓬皮杜正式落户上海
盘点中国艺术市场,听听专家怎么说
《艺术市场》聚焦
《艺术市场》:重温,相约
书画家的文学功笔不张扬伪劣
林岫专栏
再识“艺术叛徒”刘海粟
朱刚尚辉聂危谷三人谈
赵孟頫《心经》1.亿元!甘肃天庆博物馆竞得
陈巨锁:入古出新自有我在
《艺术市场》专题
郝青松专栏
《山海经》并不指向艺术未来
“大国非遗工匠”认定叫停工美行业违规评比为何屡禁不止?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