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高,人体血液集于体表,供应心脏、大脑的血液减少,会加重心脑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另外,天热易让人烦躁,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打折扣,心脑血管患者更容易发病。尤其早晨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这时人刚从睡眠中醒来,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和血压也随之加快和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医院专家指出,当气温达到33℃以上,会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影响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影响心脏,导致心脏病发,具体原因有以下6点:
1、气温不断升高,就会导致机体皮下血管扩张,机体皮肤血流量比之前要高出3~5倍,回心脏的血流量也会增加,进而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超负荷运动。
2、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人的交感神经会更加兴奋,心率也在不断加快,冠状动脉明显收缩,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3、天气炎热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都通过汗水蒸发掉了,就会导致血粘稠度高,到一定量就会出现血凝的情况,导致心脑血管堵塞或缺血,严重情况下就会出现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4、天气闷热,人也容易烦躁,进而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猝死、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5、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睡眠往往得不到保障,而休息不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6、夏季空气湿度高,含氧量低,很容易导致机体缺氧。特别是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由于含氧量降低,湿度增加,及时按时服药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有些人还是会出现头晕、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肌梗塞,这医院做全面的检查。
夏季心脏养生的小方法
1、适量运动
研究发现,步行对心脏健康非常有利。每慢走3分钟就快走1分钟,可以使心率有规律地增快、减慢,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每周3~5次为宜。
2、晒太阳
研究表明,每天晒五次太阳,每次20分钟,可以使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26%。
3、深呼吸
研究显示,每分钟深呼吸10次,每天做15分钟,坚持两个月,可以帮助降低血压。这是因为浅呼吸会减缓身体代谢盐分的速度,从而引发血压升高。
4、保持精神愉悦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有好处。还应做到清心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
5、别吝啬睡眠
每天晚上睡眠少于5小时的女性,比那些每天睡足8小时的女性患心脏病的危险高出30%。过少的睡眠会对激素、血糖和血压带来严重伤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