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葵从古代走来的蔬菜,你吃过吗

西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29.html

汪曾祺先生在《葵·薤》一文中说,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这一句中说的葵如何作羹。他只知道向日葵,但他不明白的是:向日葵的叶那么粗糙,怎么能够下咽呢?

我上学时读《十五从军征》,也有着跟汪先生一样的不解。而且,我的这种不解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每次读到此诗,心里总不免疑惑一番: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菜?

前几天翻手机时看到一个视频,在介绍冬寒菜的种法,不免兴趣大增。一是我现在正有块闲地,还没有想好种啥,看到这个介绍心里不禁一动:何不种到这块地里试试?二是看到这菜是深秋种,初冬吃,如果我现在种的话,正合时令。三是我向来对没见过的蔬菜感兴趣,这种菜,也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出于这三个因由,就赶紧到网上买了一包种子。发货地是四川成都。

收到快递,先看说明。上面介绍说,冬寒菜营养极其丰富,晚秋播种最能体现其美味与营养价值,冬季10-15天收获一次。不过,上面说的适宜种植的区域是长江流域。

我虽然生活在黄河流域,但也想一试。

为了补课,赶紧上网搜一下冬寒菜的习性。这一搜不要紧,把我三十多年的疑惑解开了。

原来冬寒菜属于葵类,它的名字叫冬葵,又因其叶子形似马蹄和鸭脚,有的地方又称马蹄菜或鸭脚菜,在湖北则叫冬苋菜。

看来,我买的冬寒菜种子,种出的就是冬葵,就是汪先生文中所说的冬苋菜,也就是那首汉乐府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凄惨老人从水井边采来煮成羹汤以充饥的葵。

随后,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葵这种蔬菜,才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葵,是地道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菜。我们的先人们吃葵,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古代的“五菜”指的是葵、韭、藿、薤(xiè)、葱。而葵,则被列为“五菜”之首。

《诗经·豳风·七月》中说:“七月亨葵及菽”(这里的“亨”字,义同“烹”),这说明,先秦的古人们已经将煮葵作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秦代以后,葵这种蔬菜,也时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汉乐府《长歌行》中就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诗句。将这句同前面提到的《十五从军征》中“井上生旅葵”“采葵持作羹”,还有东汉阮瑀的“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等诗句放到一起看,说明葵菜在两汉时是人们经常见到的植物。旅葵的意思,就是野生的葵菜。这种野菜,当时是经常被人们采来食用的。

那么,野生葵菜是何时被人们种植到菜园中的?我想,最迟也得是东汉。我们看一下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的一首诗——《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一句,意思是说:“难道没有菜园中的葵菜来送给你吗?(当然有啊)只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所以才送你苹藻而不送你葵菜啊)。”从这句诗间接透露出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刘桢生活的东汉,人们已经将葵菜放到菜园中进行人工培植了。

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工培植的葵菜与野生的葵菜一直并存。我们从南朝梁代诗人何逊的《行经范仆射故宅》一诗中,还能看到“旅葵应蔓井,荒藤已上扉”的诗句。葵菜的植株能够长到一人多高,长在水井边的野生葵菜倒伏后盖过井口,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才有“蔓井”一说。

葵菜被大规模地人工种植的确切时期,最晚也得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已将《种葵》列为蔬菜的第一篇,并详细地介绍了葵菜的栽培方法:怎么耕地,怎么作畦,怎么施底肥,怎样撒种子,怎么盖土,怎么采收,讲得一清二楚。

我看到,贾思勰在《种葵》篇中,介绍了春葵、秋葵和冬葵的种植技术。但是,他并没有把“春葵”“秋葵”和“冬葵”当成三种不同的植物名称来说,只是重点介绍葵菜在春、秋、冬三个季节的不同种植与采收方法。“春葵”“秋葵”和“冬葵”的意思,分别是指“春天的葵菜”“秋天的葵菜”和“越冬的葵菜”。至少在贾思勰生活的北魏,“冬葵”还没有被用作葵菜的统称。

用“冬葵”代指所有季节种植的葵菜,有可能是后来的事——很有可能就是隋唐时期。因为隋唐时期从中国引进大量典籍和植物的日本,现在依然用“冬葵”作为葵菜的称谓。我们反向推测一下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的人们,大概已在用“冬葵”作为葵菜的统称了。

从唐到元,应该是冬葵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主打蔬菜的时期。因为元代王祯写的《王氏农书》中,已将葵称为“百菜之主”了。

但冬葵到了明代,却从“百菜之主”的高位上跌落下来了。主要原因就是出现了用南方小白菜同北方芜菁杂交而培育出的大白菜。由于大白菜的产量远远超过冬葵,于是,冬葵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了次一等的蔬菜。这一点,可以从李时珍对待葵菜的态度上得到证实。他在《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把葵菜列入“菜部”,而是直接把它列入了“草部”——当成草药来对待了。当然,将葵菜药用也并非始自李时珍,早在南宋时王继先等校修的药书《证类本草》中已经用葵菜治病了:“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谓之冬葵,多入药用,至滑利,能下石。”

真正确凿地认定葵菜就是冬葵、也是冬寒菜的,是清代嘉庆年间的进士吴其浚。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有言:“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种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至此,“葵菜”“冬葵”“冬寒菜”指的是同一种蔬菜的说法,得到了证实。

我发现,不管是北魏的《齐民要术》也好,还是南宋的《证类本草》也好,都是将秋天撒种、来年春天采收的葵菜称为冬葵,意指越冬的葵菜。这两部书中所指的“冬葵”,跟吴其浚所说的“冬葵”,意思略有不同。前两者,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zyyszd/8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