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在家工作的小辉,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刚退休的妈妈一改之前的意气风发,总是唉声叹息,而爸爸却充耳不闻。
他问妈妈哪里不舒服,妈妈想了想:“说不上来,就是浑身疼,哪儿都疼!”
老爸无可奈何:“你看看,连哪儿疼都不知道,还老让我体谅她!我倒是想体谅,关键她脾气也不好,说不准就挨训!”
医院看看,检查结果倒也没有什么大毛病。既然各项指标都正常,那为什么会浑身疼呢?
面对小辉的疑问,医生耐心解释: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之所以会浑身疼痛,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病理性的,也就是得病得的,另一个是心理性的,也就是情绪导致的。
病理性疼痛好理解,但情绪能引起浑身疼?小辉觉得难以匪夷所思,实际上,很多的老年疼痛都与情绪相关。
当然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接下来就仔细分析一下。
一、人过50岁,骨质疏松可能会找上门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全身性骨病。可以这样说,人从大约30岁开始,骨矿含量开始下降,到更年期达到最大幅度的下跌。
因为女性与男性生理上的不同,更年期女性的骨质疏松程度远远高于男性,所以出现”不明原因“全身性疼痛的人,女性比男性多。
50岁是在女性更年期后,身体各项机能都发生了迟滞现象,从而造成内分泌失调。而内分泌失调进一步造成器官功能减退,引发老年性骨质疏松。
除了全身疼痛、身体疲累之外,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还容易得关节炎,骨折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减少骨矿的流失,避免或者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需要我们平时特别注意保护自己。
在饮食上注意钙质、蛋白质的摄入。一般情况下,鱼虾、牛肉、鸡蛋、牛奶等高钙高蛋白的食物每天都要吃。若要减肥,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因营养不良对骨骼造成伤害,因为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同时,要多进行户外运动。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户外运动不要太大幅度,慢跑、快走、打拳、广场舞等等运动量不太大的都可以。最好是在白天有太阳的时间进行,增加日照时间,有助于维生素D转化,也有利于提升阳气。
当然,年轻时候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要改正。比如抽烟喝酒、爱吃甜食、爱喝饮料等等,这些都对骨质有不好的影响。
有条件的建议每年测试一下骨密度,一旦发现数值有异常,需要及时地介入药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如果没有骨质疏松,但依然有身体疼痛的症状,那就要看一下,身上是否有淤堵了。
二、不通则痛,看看你”堵“了没?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观点:“不通则痛,不痛则通”。意思就是凡是有疼痛症状的疾病,都会跟淤堵有关系,如果经络、血液通畅,就不会痛。
对于50岁后的中老年人来说,疼痛问题也可以用这个观点来解释。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毒素也越来越多,血压、血脂偏高。当血压、血脂偏高的时候,血液在血管内的压力就被压缩,循环变慢,逐渐形成瘀血。
大家可以通过身体的疼痛状况来判断是否有淤血。有淤血的疼痛,一般是刺痛,而且位置是固定的,按压以后疼痛加重。一般淤血引起的疼痛,遇寒会加重,晚上疼痛的感觉更加强烈。
如果真的有淤血,医院进行治疗,这种情况是越早越治,一旦淤血变硬,再用药物冲破就比较难了。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预防瘀堵呢?
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50岁后的中老年人来说,饮食清淡能让我们的血液更加干净,吃得清淡不是让大家素食,相反,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以保持血管拥有更好的弹性。
肥腻、油炸、腌制的食品尽量避免,这些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影响血液循环,从而造成淤堵。
除了饮食之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这里的运动不是指跑步、跳舞等,可以练习太极拳、金刚功等让身体旋转的运动,当身体旋转的时候,血液才会被挤压,才会真正地加快循环。
另外,保持情绪稳定也很重要。中医当中有个名词叫“七情内伤”,情志对人的身体疾病影响还是很大的。瘀血又叫气滞血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表明肝的疏泄功能发生了异常。
50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很多人、很多事也应该看开了,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不因抑郁而受到伤害。所以为了健康,不管是身体还是情志,我们从刚刚开始进入更年期的时候就要开始调整了。
三、更年期,要跟随身体的感觉去解决疼痛问题。每个人更年期的时间不太一样,从中医的角度来说,49岁是“天癸绝”的时间,在这之前之后的两三年,都可以算作更年期。
人在进入更年期以后,因为月经慢慢停止,女性的身体进入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很多人出现浑身疼痛、失眠、潮热、三高、急躁易怒、抑郁沉闷等症状,人身体的这种衰老变化,跟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成长是不同的。
疼痛会影响人的情绪,我们要接受自己身体状况变化的事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让自己的身体达到平衡的状态。
很多女性因为疼痛不适而焦虑,而这种焦虑又加深了身体上的不适感,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在更年期更要注重养生,判断自己的体质,然后根据症状寻找合适的养生方法。医院寻求帮助,通过外部和自身的共同努力,度过这段难过的时光。
更年期的人一定要注意跟自己的身体和解。分析自身情况,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做适当的改变,尽量把更年期疼痛的症状减轻。
四、缓解疼痛最快的办法,是保持冷静《老年护理杂志》曾经做过一个依恋理论中老年人疼痛关系的研究。认为在相同的疼痛强度下,安全型依恋者对疼痛的感知,比不安全依恋者的感知低,耐受性更好。
这表明,情绪对于疼痛的感知是有影响的。
有些中老年人,面对疼痛感受比较冷漠,认为这是身体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习惯于默默忍受。这些人不愿意寻求帮助,疼痛加剧又会使其感受到悲伤,如此循环,极大地影响到了生活质量。
实际上,疼痛是可以被治愈、可以被缓解的。
当感觉到身体疼痛的时候,要镇定地分析自身情况,找家人、医生寻求帮助,并相互配合积极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恢复。
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态度。所以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即便身上有很多说不出来的难过,也要定下心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情绪制造出新的问题。
五、“吃喝玩乐”是缓解疼痛的良药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退休的中老年人,他们一起买菜,开心地做喜欢的美食。晚上约到一起去跳广场舞,每天乐乐呵呵的,好像烦恼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但是当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会发现他可能也有高血压,也会腰酸腿疼,也会因肩周炎抬不起胳膊。
疼吗?也疼,但是一玩起来就忘了。
这话很像小孩子说的,难道“玩”比身体疼还重要吗?实际上,当你的精神正气足的时候,能够降低感知疼痛的敏感度。也就是说,注意力不在疼痛上面,比专注于疼痛,那种感觉要好受得多。
《护理学杂志》曾经有一篇对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认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除了生理影响外,患有慢性疼痛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乐观。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个体对疼痛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来说,弱化自己对疼痛的感知,该治疗时就治疗,该生活时就好好生活,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所以“吃喝玩乐”对于缓解疼痛是有帮助的。
文章结语:疼痛是一种身体感受,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对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来说,正确地面对疼痛,是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于生理性的疼痛,找准病因,积极治疗,同时配合对身体有益的饮食、锻炼,提高健康水平。
面对疼痛,心理上的感受更加重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疼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苦,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是莫大的鼓励。
参考资料:
[1]《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5.10
[2]《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1
[3]《依恋与老年慢性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5.5
[4]《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国老年学杂志.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