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摄生消息论中的冬季养生法

▽道历四七一四年

岁在丁酉

十月初九▽西历年11月26日

《摄生消息论》

养生学著作,传为邱处机祖师撰

据《内经》养生意旨,结合个人心得

针对春、夏、秋、冬四季

防病调摄原则与方法等作了简要的论述

冬季摄生消息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斯时伏阳在内,在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补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

不得频用大火烧炙,尤甚损人。手足应心,不可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

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食,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阴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

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爆肉、面、馄饨之类。

肾脏冬旺

《内景经》曰:“肾属北方,水为黑帝。”

生对脐附腰脊,重一斤一两,色如缟映紫。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名命门;生气之府,死气之庐;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为肺子;耳为子宫,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为之神,神者肾脏,其情智。

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久立伤骨,为损肾也。应在齿,齿痛者,肾伤也。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肾邪自入,则多唾。膀胱为津液之府,荣其发也。

《黄庭经》曰:“

肾部之宫元阙圆,中有童子名上元,

主诸脏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其声羽,其味咸,其臭腐,心邪入肾则恶腐。凡丈夫六十,肾气衰,发变齿动;七十形体皆困,九十肾气焦枯。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肾先死也。肾病则耳聋骨痿。肾合于骨,耳荣在髭。肾之外应在北岳,上通辰星之精。

冬三月,存辰星之黑气入肾中存之。人之骨疼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而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

肺邪入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其气智。肾气沉滞,宜重吹则渐通也。肾虚则梦入暗处,见妇人、僧尼、龟鳖、驼马、旗枪,自身兵甲,或山行,或溪舟。

故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无兢阴阳,以全其生,合乎太清。

相肾脏病法

肾热者颐赤。肾有病,色黑而齿槁,腹大体重,喘咳,汗出,恶风。

肾虚,则腰中痛。肾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欲下膈,塞不通,腹满胀,食塞则泄,在形黑瘦。

肾燥,急食辛以润之。肾病坚,急食咸以补之,用苦以泻之。

无犯热食,无着暖衣。肾病,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苦食不消化,体重骨疼,腰胯膀胱冷痛,脚痛或痹,小便余沥,疝瘕所缠,宜服肾气丸。

点击读取精选热文

道教说:简单点,幸福些

人们常说的“身怀六甲”,居然和道教有关!

回望圣贤精神,学会做人,更好地前行!

道教宝诰开头,第一句的“至心皈命礼”是什么意思?

道教所提倡的“柔弱不争”是懦弱可欺?不对!

道教的斋醮科仪是怎么回事?

道教崇尚男女平等,女性修道成真不是梦!

多行善积德,坏命也会变好命

我们来看看,道教的雷部系统有多庞大?

孙不二坤诀,坤道女修必看!

重视生命的永远—道教为什么追求长生不死?

八仙庵的八仙殿,为什么会有9位神仙?连光绪皇帝都为之题字!

禹步踏之,神驰九霄!揭秘道教法术之步罡踏斗

道教俗家弟子修身格,您能做到多少呢?

中国人,你还记得怎样行礼吗?

想去修仙修道?先做好这些必修课!

道教说,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道教日用礼仪,你都知道吗?

道教冠服,看我衣冠上国之美!

“自豪地穿上太上巾袍”—道教冠巾科仪

道士从古至今的称谓,您都知道吗?

这本道教的经典著作,不知点醒了多少昏沉的人!

没错,道教是这样上香的!

信仰道教到底要不要吃素?

吃尽了这“三苦”,邱处机祖师修道大成!

交友就得学八仙,看神仙们是如何有难同当的~

这五位,为什么成为千万商家眼里的“财神爷”?

八仙手中的法器神通广大,但您知道都有什么寓意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zyysnr/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