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教授:冬季养生,如何养?
(郝万山,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冬季)这个时候,动植物的活动状况怎么样呢?那个种子埋在土里是不能生根发芽的,冬眠的动物在山洞里在树洞里也是不能露头的,你说我就不信这个邪,我树木的小幼芽就要露头,那露头就会被冻死。
所以,我们的古人观察到,在冬季动植物的这样的生长状况,就认为,在这个季节是气的潜藏运动,下降的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于是用一个“水”字代表阳气的潜藏和下降运动。因为水性是就下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那么在人体的五脏中哪个脏器和冬气相应和水气相应呢?那就是肾脏。
黄帝内经说:“肾者,主蛰。”蛰就是潜藏的意思。“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说肾是主藏精的。因为它的功能是主藏精,所以它的冬季的阳气的潜藏运动趋向是一致的。
那么,冬季怎么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这样说的:“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呼阳。”
就是说,冬三月,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的前一天,仍然是六个节气,三个月90天。这个时候水都冻冰了,大地都冻裂了,对于养生来说,人的阳气潜藏在体内,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扰动阳气。那么对于人的生活起居,应该把握什么原则呢?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那么更早些睡,更晚些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内敛,在心中找到一种非常愉快的宁静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得了多少奖金一样那么高兴,但是这种高兴,不要对别人说,同时要注意躲避寒气,趋向温暖,不要过多的出汗,这叫无泄皮肤。如果你要在冬季过多的出汗的话,就会使你的洋气受到扰动,使阳气得到外泄,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有一次我在门诊,来了一个女病人,30来岁,那已经是天气很热了,大家都穿一件单衣,可是她还穿着那个厚厚的保暖衣,外面还穿着个一个夹衣,一模她身上潮潮的,还有汗。我说你是怎么回事啊?她说我特别的怕冷,所以必须穿这么厚的衣服,又怕冷又怕风,而且穿着这么多的衣服就冒汗。我说你怎么引起的?唉,别提了,去年冬天呢?我的肌肉觉得紧,然后关节也有些疼。有一个地方有汗蒸,然后,就在那里连续蒸了两周,每天一次,每次都冒大汗,没想到两周后,不仅关节疼痛、全身拘紧,没有好,反而出现了自汗不止,怕风怕冷的症状。所以现在天气这么热了,我仍然是怕风怕冷,不敢脱衣服。
这就是因为,在冬季,阳气本来应该是潜藏的,结果她用汗蒸的方法,天天出汗,出了两周,这就导致阳气大伤,阳虚不能固表,于是就出现了西医所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中医所说的阳虚不能固表的症状,我们用了温阳的、益气固表的方法,足足调治了两个月,症状才逐渐缓解。
所以,黄帝内经所说的,到了冬季不能多出汗,不能扰动阳气,这个养生的法则,我们一定要遵守。
那么在春季,我们要养阳气的展发疏泄。在夏季,我们要养阳气的上升,这就叫春夏养阳,因为,阳气的展发疏泄和阳气的上升,这是阳气的阳性运动,在秋季,养阳气的内收,在冬季,养阳气的潜降,这是气的阴性运动,这就叫秋冬养阴。所以,黄帝内经所说的春夏养阳和秋冬养阴本来的意思。当然,后世的医生对春夏养阳和秋冬养阴做了很多的发挥,那也都是对临床对养生保健有作用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