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三伏?什么是三伏贴?
二、什么人能用三伏贴?
三、什么人不能用三伏贴?
禁忌症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适宜三伏贴治疗。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3、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四、什么时候用三伏贴?
伏前预热贴:年7月1日-10日
初伏贴:年7月11日-年7月20日
中伏贴:年7月21日-年8月9日
末伏贴:年8月10日-年8月19日
伏后加强贴:年8月20-8月29日。
五、三伏贴的穴位选择
(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
(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儿童疾病:
(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贴敷,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下面介绍些常用穴位:
1、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
功能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2、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此穴。)
3、回阳救逆之穴——神阙
功能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4、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定位: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5、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6、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7、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便找涌泉穴的方法:
将脚趾头向下弯,在脚心处会形成一个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六、注意事项
1、皮肤反应很正常。药物敷贴后,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少数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比较好。
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医院处理。
2、要保持连续性。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冬病夏治往往不能立即见效,但多数患者在坚持足疗程(3年)的治疗后,病症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3、合理使用空调。三伏天炎热时节,儿童不用空调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合理使用空调,如温度设定不要太低,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不可在空调出风口直吹,经常清洗空调过滤网等。
尽量减少空调对冬病夏治疗效的影响。
4、不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5、保证睡眠充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