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冬天吗?怕!很怕!一到潮湿阴暗的冬天夜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哆哆嗦嗦的钻进冰冷,繁重的被子里,努力让身体与被子紧挨着抱成一团,蜷缩在一角,以为可以靠着自己的浩然正气,能使身体慢慢暖和起来,结果一觉醒来,手脚仍旧冰凉如冰。
如果告诉你有个方法,能安然地度过冬天,而且只能在夏天做,你会做吗?这个方法就是冬病夏调,就是夏天调理冬天的不适情况!
冬病为什么要夏天调理?
"冬病"一般指寒性表现,多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会加重。原因在于阳气不足,寒湿盛行。
寒气重不重,一眼就看得出来。比如鼻梁发青、下眼袋青、舌苔白厚、总是怕冷、稍一吹风就流鼻涕。再加上冬天的气温低,原本体内积攒过多寒气的身体立马会反应出来。出现反复感冒、咳嗽、鼻炎、皮肤过敏,甚至是哮喘。
寒湿的天敌是阳气,而夏天(尤其是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新陈代谢快,抵抗力也增强了。
就跟打仗一样,如何打胜仗?不就是敌弱我强,才能百战百胜。利用夏天充足的阳气,把陈年寒气从体内驱逐出去。同时新建"阳气"的护城河,来保护身体不受寒邪侵犯。
之后的冬天,就能少生病,生病也能好得快,这不就是大家的心愿吗?但只有你用对方法,找准时机,才能把心愿变成现实啊,你说是不是!
至于为何冬天的不适,为什么不在冬天调理?冬季天寒地冻,体内寒气肆意,外寒+内寒的双重夹击下,阳气这个微弱小火苗能保证不熄灭,就实属不易,还指望能上阵杀敌吗?
哪些人需要冬病夏调?
凡是有寒、湿的人,都适合冬病夏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寒分2种,一是虚寒、二是实寒。
1、虚寒体质
"阳虚则寒",指的虚寒,是说体内阳气不足,寒从内生。阳气不足的人,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胃口不好、喜静恶动等。我们调理的重点,就在于。
2、实寒多是外界环境所致
"阴盛则寒",指的实寒,是说受到外界寒气的入侵,导致体内阴寒。
主要是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比如:夏季整天待在空调房里面,吃着西瓜喝着冰饮,透心凉心飞扬。
比如:经常去水上乐园玩,出汗立马脱衣,对着风口吹空调,喜欢光脚走路......
这些小习惯都会让寒气入侵身体。轻则着凉感冒,重则损伤阳气,对付实寒,我们要做的就是
利用,一方面赶跑体内的寒邪,预防冬天不适反复发生;另一方面,提升体内阳气,改善虚寒体质,巩固对抗生病的"防火墙"。
这样,到了冬天,身体抵抗力强了,就会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好的快。
三伏天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我们要顺应季节,重点养阳祛寒,调理好体质。
广积德提醒:如何冬病夏调呢?给大家分享5个简单易做,又能坚持的方法。
1、适量晒太阳
晒头顶:头是阳气最足的地方,晒头顶可以调通经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后背是膀胱经(最重要的阳经)运行的地方,用我们的背部去吸收阳气,效果好。
2、饮食祛寒养阳
性温而不燥烈的食物适合温阳,比如:牛肉、瘦肉、鸭肉、黄鳝、泥鳅、鲫鱼等,给大家推荐一份食养方:赤小豆炖鲫鱼。
另外,避免外寒进入身体,需要这么做:冷饮、凉茶、凉菜、西瓜...寒凉的食物尽量少吃吹空调时,盖上一条薄毯遮住宝宝的小肚子、小脚丫平时在做寒性食物时,学会用辛温的食材来调和,放些生姜、大蒜等。3、适当运动,生发阳气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助长阳气,还能通过适当的排汗,把体内的寒湿排出去。但注意千万不要过度运动、大量出汗,反而会损耗阳气。同时运动过后也不要立马喝冰水、洗冷水澡、吹空调哦。4、泡脚祛寒湿注意水温不要太热,40-42°C为宜,泡到微微出汗即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