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艾灸养生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中医的针灸,按摩,放血,刮痧,贴敷,灸疗,适宜治疗的疾病性质迥异,能针对虚弱之人的是艾灸和帖服,那些能“见血”的刮痧则适合体质壮实人使用。

刮痧治壮汉

现在很多人自己会刮痧,但有的人一刮就出痧,有的人皮肤都刮破了也没有痧出来。不出痧的这种不是因为刮的力量不够,而是体质偏虚,气血不够充盛,顶不出痧来。

这种人如果采取能去邪的“拔罐儿”疗法,很可能也吸不住那个火罐。此时如果遇到一个正规的中医,他肯定要让你回去吃药或者通过艾灸先把气血补足了再来刮痧或者拔罐儿。

刮痧和放血都比较适于治疗实性体质的人或者实性的疾病,比如嗓子疼,扁桃体发炎、化脓了,在后背的“大椎”穴刮刮痧,或者在手指的“少商”,“商阳”穴放放血,之后多喝点水,睡上一觉就轻松很多。

刮出的痧、放出的血,其实是你自己的气血宣透了出来随着宣透把病邪带了出来,这种治疗办法特别适合身体壮实的年轻人,他们的痧一碰就出来,特别有因势利导的效果,痧出得多,先说明你邪气重,同时也说明你的正气尚不虚,正邪正在相争。

刮痧是给邪以出路,相反的,换了年纪大的身体不好的人,正气不足,仅仅凭借刮的力量是无法把邪推出去的,所以先要补。

艾灸补虚人

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慢性病一般会导致气血不足,需要用补的办法,穴位帖或者是艾灸使用的药物都是温热的,再选择有补益作用的穴位,效果和吃补药类似。而急性病属于气血瘀滞不通的非常常见,可以通过放血,刮痧等办法,通过激化矛盾驱邪,使问题解决。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长不干!

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古语有言: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

小编建议艾灸治疗前找医生辨证论治,了解自己体质,做有针对性的治疗,艾灸保健也有误区,望大家慎重!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应用上。

?艾灸的作用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现代多用于艾灸,艾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生和保健,很多美容院养生馆也都增加了艾灸项目。

艾灸的好转反应

1、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9、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0、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2、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3、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4、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5、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6、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7、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18、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19、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0、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1、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2、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3、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4、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祝亲们健康常相伴!!!

保健灸常用的补肾穴位足三里定位: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三阴交定位: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神阙定位:为腹部肚脐正中,属任脉。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主治:脾肾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泄泻甚至下利清谷,及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等。关元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配穴: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气海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主治: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羸瘦、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注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yssd/5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