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养生为什么要趁ldquo热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www.bdfyy999.com/photo/yiyuanhuanjing/1162.html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一共40天,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阳光照射时间增多,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就是天气最热的时候。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冬病夏治

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毛孔张开利于排寒,所以古代医学家就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念。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

疾病预防观

冬病夏治主要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在夏季通过贴敷、艾灸、汤药等治疗方法,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得到治愈或减轻。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

“冬病”就是指容易在冬天发生或加重的疾病,易发冬病的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

此类人群本就阳气不足,冬天又阴盛阳衰,导致体内的寒气不能排除,容易造成一些寒湿的疾病。

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更有甚者在夏季也要穿棉袄。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一方面增强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

为什么不在冬天治?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冷的,体内的寒气无处可去,只能蛰居在人体内。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是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阳气不足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夏天再喝各种消暑的饮料,吃冰镇的东西,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可真是寒上加寒了。

一定要记住一点,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气滞”。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寒凝;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

所以夏季若是不祛寒,秋风袭来无人欢。

什么病可以夏治?

临床上冬病夏治最经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等。

除呼吸系统疾病之外,其他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病的疾患也适合冬病夏治,比如:

1、消化系统疾病,像是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虚寒性类。

2、各类痛症,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等。以及女性常见的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等。

调治方法

常见的冬病夏治的调理方法包括内服方法,以一人一方的内服汤药为主进行调理,辅以代茶饮、膏方等日常调理。

还有外用法——三伏贴和香囊,相比较喝汤药来说,三伏贴就更广为人知了。

除了通过中医治疗来祛寒,自己在家日常保健也很重要。

夏日居家保健

喝冰一时爽,喝完愁断肠,夏天虽热,但不要常喝冷饮;

洗完澡后记得要吹干头发,防止湿邪趁机入体;从外面回来后不要立即开空调,避免凉气通过开放的毛孔进入体内;三伏天天气炎热,不宜长时间照射在阳光下,会引起脱水、蜕皮等。

End

德医健儿堂小儿推拿+母婴调理厚德载医·健康母婴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8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