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气温将骤降秋冬不生病,全靠养生汤,

“秋冬不生病,全靠寒露养”,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至,天气由此越来越冷,万物也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萧瑟。随着气温的降低身体气血逐渐开始往里收敛,大自然的天气也由热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体内之时,而养生,正是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保养阴精为主。

1朝盐晚蜜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补充水分,抗拒衰老,还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润肺、养肺。被赞为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2热水洗脚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所以,历代养生家都把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益寿的一项措施。而且泡脚可以引导在上的虚热下行,有利于睡眠。

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在泡脚过程中,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如时间过长,易增加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晚饭后1个小时才可泡脚。因为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

3早卧早起

节气变换,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其中,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可以顺应阳气的舒达。此外,寒露过后,昼短夜长,保证每天多睡1小时,可以解秋乏。

4灸脐养秋

脾胃寒凉造成的腹泻等疾病,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条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艾灸前后最好能喝一杯稍微有点烫嘴的热水,晚上艾灸不宜过晚,最好不要超过21点。另外还要注意不要着凉、着风。

5喝寒露汤

俗话说“一碗寒露汤,不用医生帮”。寒露前后,在饮食上需要“减苦增甘”,一些清甜滋润的汤品最适宜在此时饮用。用银耳、雪梨和川贝为家人煮上一碗“寒露汤”,带上最深的祝愿,唇齿留香,身体健康。一念秋风起,一念思念长,一碗寒露汤,暖的不仅是胃,也是对家人的关怀。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想要安稳度过秋冬季的朋友可以学学以上的方法,顺应节气养生。

猜你想看:世界上最健康的早餐,不要只会吃粥了,绝对值得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8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