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预示着酷暑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来临。由热转凉的时节,该如何养生呢?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秋风送爽,酷暑渐消,立秋一过,气候将逐渐转凉。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一夏无病三分虚,人们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身体不适,所以秋季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保养体内阴气成为立秋之后的养生重点。
立秋养阴首防“秋老虎”
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之后15天内,处暑之前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此时天气仍闷热,暑气难消,故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所谓的“秋老虎”。所以,立秋之初,仍需要防暑降温。但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容易患上空调病,此时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身体虚弱者,还要经常喝点姜茶。
秋季养阴关键在于防燥
进入秋季之后,雨水渐少,天气渐凉而气候干燥,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量多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秋天有很多时令水果上市,这些水果是防燥的好食物。蔬菜应选择新鲜多汁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
秋季养阴重在养肺
中医认为,肺主秋季,秋气应肺。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症状,重者还会咳痰带血,所以秋季重点养肺,以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作。
饮食“少辛多酸”
养肺最好的办法是食疗。秋季饮食要“少辛多酸”,适量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其次,适量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目前正是梨上市旺季,不妨多食些梨来润肺。秋季要少吃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还要少吃葱、姜、辣椒等辛辣食物。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起居运动养生
生活起居方面,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时节,秋高气爽,晚上早睡,可以聚敛阳气,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因此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免身体受凉。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立秋时节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秋季精神调养
自然界的秋风落叶,往往使人触景生情,令人心生秋愁,诱发消极情绪。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在精神调养上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收敛神气,心平气和,适应秋季清肃、容平之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秋;或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缓解低落情绪。做到心境宁静,避免悲伤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身心的影响。
济宁惠民健康管理中心,专家团队专业提供“私人保健医生、家庭医生”服务。详询:张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