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医话夏季常见病中暑篇上

中医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而这六淫之中,暑气非常具有时节性。所以在夏天由于暑气引起的疾病,也非常有季节性。而说到夏季常见病,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中暑。那我就用今明两天,来和大家好好讲一讲中暑。

中暑与伤寒

有一次我先后收到两位患者的电话。

这两位患者生病的症状相似,都是中暑了,分别找了不同的中医诊治,结果开出的方子都有麻黄,桂枝,柴胡这些辛温解表的药物。结果用了药之后出现了胸口发热不适的症状。。。

我们都知道中暑是热病,通常来说热病用清热的凉药。所以我们学中医的人对此要有些基本的判断。

一个人中暑,他刚开始的一些表现跟伤寒是相似的。

大家都学过一点伤寒论,如果着凉了,先喝一点姜汤,如果再厉害点,就喝点麻黄汤,再深入一点,就喝葛根汤,然后还有正柴胡颗粒,感冒颗粒等方剂。

大家都知道伤寒的症状是怕冷恶寒,那么恶寒的症状是怎么造成的呢?

如果你中了寒邪,比如说今天这里的空调开的是22,23度,你从外面进来,这个空调一吹,你的毛孔就闭住了。

这时候的寒气是一种能量,他会让你的毛孔变小,呈现一种束郁的状态。

那么此时你就会感觉到冷,那么就会以为是伤寒。

所以说中暑最初的症状跟伤寒是相似的。

因此有人就会开出麻附等辛温的药,前面所说的那两位中暑的患者,服药之后都感觉胸口发热,那是因为他们服用的是热药嘛。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中暑和伤寒。

如何区分伤寒和中暑

询问病史,这个很重要。一般来说夏天容易中暑,冬天容易伤寒。但是不代表

,冬天就不能有类似中暑的病症,而夏天一样有伤寒。

那么对于伤寒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凉,比如落水、比如打好篮球之后吹了冷风、比如晚上开了一晚上空调,这些都是病史,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得的是伤寒。

那么中暑呢?如果患者告诉你她去菜场买菜被太阳晒了,或是走了很长的路浑身发热,那么你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中暑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症状就是:伤寒开始一般不表现为口渴。因为伤寒是一种淤血。但是中暑会表现为喉咙疼,口渴,津液很伤,疲倦乏力。一般伤寒之后,会觉得浑身酸痛,不出汗,虽然感觉难受。但是不会觉得精神特别差。而中暑时人伤了气,所以会感觉疲倦乏力、口渴,精神不好。

为什么人体会发烧?

我们这里先说一下“闭症”。所谓“闭症”,顾名思义就是毛孔闭合。人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我们是一种恒温动物,正常体温是37度。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对抗微生物的机制,也就是人体的最高温度是42度。

为什么是42度呢?

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在这个温度下是无法生存的。

人体发烧不是针对某种特异性病毒,而是针对非特异性病毒。当一种病毒进入人体,而人体无法辨识这种病毒,就用提供体温的方式来对抗病毒,并且这种方式并非人类特有,哺乳动物都有这样的功能。

在提高体温的过程中,人体内部的环境改变,病毒自然就被消灭了。这个就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就是针对非特异性病毒的机制。所以人体有如此复杂的组成,心肝脾肺肾,本质上就是要控制体温。

吊水降温的缺点

因此,体温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区间。现在的人,特别是孩子一旦发烧,医院通常的一个治疗方式就是吊盐水,通过这样物理的方式确实可以暂时将体温降下来。但问题在于人体发烧是为了通过提高体温的方式对抗病毒,而你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让体温提高,是违背人体的自然规律的,长此以往,身体怎么会好呢?

这样做会使邪气滞留体内无法排出。所以在我国的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儿童哮喘鼻炎等发病率比其他一些非发达地区要高。许多人会说是因为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尽然。当人体发烧的时候,通过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方法去治疗,比如吊盐水,那这个液体滞留在肺部,形成一口老痰无法排出,容易形成哮喘;如果是滞留在鼻腔中,那就容易形成鼻炎。

所以孩子一感冒发烧就去吊盐水啥的,你会发现孩子原来是半年生一次病,然后就是3个月生一次病,再是一个月生一次病。这时家长的生活就被打乱了,每天生活在焦虑之中。我们的学员中就有很多焦虑的妈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地处理这个孩子发烧的问题。

正确的思路

再比如说最近某个老板中暑了,请全国多少专家来会诊。你们知道在中国古代中暑死人的话是个笑话,中暑怎么会死人呢?但是现在你听新闻报道,日本高温了,死了一百多人啥的。

还有现在经常的一个做法是用冰袋去降体温,这个错误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思路。打个比方就是如果电脑的CPU上都是灰尘,那么它就无法正常散热,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灰尘拭去,让它得以正常散热。

在我们人体就是因为病邪等,让身体的温度无法正常传导到体外。身体传导温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毛孔的开合及体液的传导。当人体受寒的时候,毛孔开合的功能受到影响,热邪无法通过毛孔排汗出去,比如孩子体温很高,但是不出汗,这时你把她弄哭,她一哭,出一身汗,体温就降下去了。所以毛孔呼吸的机制,帮助你排汗。所以治病首先要看毛孔。

除了看毛孔,还要注意什么呢?且听明天分解~

(文中图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方寸山

纯中医·向道之心

星期三

.8.8

我叫你一声你敢扫我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6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