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压箱底的养生功法大全,你确定不收藏吗

很多戒友由于多年恶习伤肾已经很严重了,身体上有很多病症,所以也特别关心应该怎样养生才能康复的问题,下面就介绍几个让身体康复的养生功法。

固肾功

蹲墙功

蹲墙功,又叫面壁蹲墙松腰法,是一个动作简单、效果显著的健身方法,原是内家拳用来松腰的秘法,在古代武术界曾是密不外传的强身健体功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3、呼吸方面。刚开始练习时,自然呼吸即可。有基础后由自然呼吸变为“顺腹式呼吸”,即下蹲时呼气,上起时吸气。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当可以一次轻松蹲上百个时,可以配合“逆腹式呼吸”,下蹲时吸气,上起时呼气,可以进一步增强补肾强肺的作用。

4、数量方面。开始时每次蹲20下,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次数,每次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1—5组。最后达到一次蹲数百个。

5、速度方面。刚开始练习时,速度可以缓慢。到一定程度时,可快可慢,灵活掌握。总体原则是不宜太快,舒缓、轻柔的节奏更有利于健身、补肾,建议10秒完成一个完整的蹲墙功,一分钟做6个。速度还可以更慢一些,有的戒友做一个完整的蹲墙功需要16—22秒。

6、禁忌大汗。蹲墙功运动强度较大,练习容易出汗,适当出汗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但是大汗淋漓会耗伤气血,尤其是晚上和冬季,更不可出大汗,可以通过减慢起落的速度来防止大汗。练习时间最好在早晨或白天。

7、注意“形松意充”,精神内守,细心体察体内气血变化,保持恍恍惚惚、轻松舒服的状态。

8、量力而行。体弱者量力而行,适度而止。大多数人初次练习,大腿肌肉会酸痛,练功一段时间后,酸痛感就会消失。

在蹲墙之前,先做几个俯身拱腰,活动一下筋骨,蹲墙时腰就不会紧;收功时,再做几个俯身拱腰,一天都会觉得轻松灵活,精神舒畅。

四、提高阶段

按标准姿势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可以加大难度,提高质量,方法如下:

(1)撑臂蹲墙。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手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

(2)背手蹲墙。①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②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3)拳抵鼻尖蹲墙。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对准鼻尖。熟练后,可加至两拳相接,置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此动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刻苦练习,久之自然合度。

练蹲墙功可改变自己意识里的很多不良念头。一个人意识乱了之后,外界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自己,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现在也变的很难了,自己总想改变可总是做不到,自己的问题不是外人能理解的,所以非要通过这种艰苦的锻炼才能解决。

勤修本功,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气定神闲,双腿之力超出常人数倍,不论跑步、练套路、搏击均感体力明显增强。若得内家拳高人指点,练到最高境界会“灵劲”上身,周身通灵圆活,感应异于常人数倍,在毫无防范之下亦能承受常人之击打。

养生桩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法则应当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之间上虚下实,人体之内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

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起来,下面实了,上面自然就虚了。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方法之一就是站桩。站桩,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这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搅动,它越浑浊,你让它静止不动,轻的东西就会往上浮,重的东西就会往下沉,不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一杯清澈见底的水。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1.脚:两脚分开平行,与肩同宽,两手抬至胸前。

2.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双目轻合放松,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

3.手:手指自然舒张,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4.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5.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6.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臀部下坐,如坐高凳。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7.摒绝外缘,祛除杂念,使思想上没有丝毫牵挂,闭目养神,保持放松、宁静、祥和的心念状态,什么都不要想。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关系,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也就消失了。大家一定要牢记,站桩站直了虽然省劲,但越直越没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点尽量蹲低。当然,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五体投地功

已经伤肾的人,怎样恢复?

第一就是饮食,饮食吃补肾的食品。什么是补肾的?像黑芝麻、核桃仁、松子,这些坚果都是补肾气的,这是饮食里面的注意事项,以五谷杂粮为主。

第二就是运动,有一个运动叫做“五体投地功”,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把身体给调整好。先是双手合十,然后从颈椎,再到胸椎,再到腰椎,这些脊柱一节一节往下弯。

为什么要弯脊柱?脊柱实际上就是督脉,我们补肾气,补的就是脊柱里面的精华,所以经常运动,气血就足。等弯到不能再弯的时候,双手开始着地,然后跪下来,然后再起来。起来的时候先把腰直起来,然后再把胸椎直起来,再把颈椎直起来,再把头抬起来,就是直腰是从底下往上一节一节的直起来。拜的时候,就是往下五体投地是从上面一节一节的弯下去,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从上到下运动脊柱,这就是进行自我的整脊运动。

以上内容摘录自中医彭鑫博士写的一篇养生文章《已经伤肾的人,怎样恢复》。其实“五体投地功”就是古代人的跪拜礼、佛家的礼佛动作。“五体投地功”包含了固肾功的动作在里面,与固肾功有异曲同工之效,所以戒色者完全可以用“五体投地功”来代替固肾功。

我曾经每天坚持五体投地功(磕小头),拜为一组,当作固肾功来练习,有时候拜到50、60拜的时候,我感觉腰部暖暖的,很舒服;有时候又感觉整个背部都是温热的,这是很好的现象。拜的时候动作要轻柔、舒缓,像打太极拳那样,康复身体的效果最佳。我拜完拜的速度是25分钟,平均14秒一拜,慢的时候是30分钟拜完,平均17秒一拜。如果每天坚持拜或、拜以上,持之以恒身体就会完全康复。

五体投地功的磕小头,是汉传佛教的礼佛方式。五体投地功的另一种方式是西藏人朝拜圣地拉萨的磕大头,这也是效果极佳的康复身体方式。

磕大头除了疏通任督二脉外,对手三阴手三阳和足三阴足三阳都有良好的疏通拉伸作用,对膀胱经(此经起始于眼角的睛明穴,过额头、头顶,再经由腰背部至腿部,后面到脚趾)的拉伸作用特强,大忏这个动作囊括了瑜伽中猫腰、驼式、狮身人面像等动作。另外,磕大头整个过程中的出汗,对身体的生理垃圾排毒作用尤为难能可贵……

从医学角度看,磕大头含蕴深奥的医学原理,有益身心健康。简单节录一些:

一,具有“脊椎医学”的疗效,能强化内脏,增加细胞带氧量。

二,能增加肺活量,打开心量,并开发自觉之力。

三,可引发彻底呼吸,横膈膜强力收缩、放松,诱导丹田呼吸,吐尽陈积废气,吸入清净空气。此外,大醒法师在《拜佛要诀》中也指出:我们人类的电磁场,在印堂处的电磁场与我们脚板脚背的电磁场不一样。五体投地时形成一个循环,与大地、大自然的电磁场打成一片,这会促进我们健康与智慧的开发。

如果礼拜的对象是八十八佛像,在消除业障方面会有明显效果,业障消除了,身体自然就康复了。我在9年得一场大病住院开刀,出院后病情复发没有痊愈,十分苦恼。后来于年去山西大同参加了拜八十八佛忏的共修,回来之后不久病就慢慢痊愈了。有时候我们的病治不好,是业障的原因,拜八十八佛忏悔自己做过的错事,可以灭五逆十恶一切重罪,具有消业治病的功效。大家若无八十八佛像也可以用观音圣像替代,《礼佛大忏悔文》是专门礼拜八十八佛忏悔罪业的,一共拜,网上有这方面的MP3音频可供下载,跟着录音拜忏效果很好。每天礼拜八十八佛具有消业障、康复身体的双重功效,建议学佛的戒色者试一试。我拜忏的体会是每天早上拜完之后,白天会感觉到全身特别舒畅,充满了活力,走路有身体轻灵之感,步履十分轻松、轻快。

我以前磕大头拜(拜忏)的速度是20多分钟,速度很快,拜完满头大汗,浑身衣服都湿透了,感觉很累。磕大头比磕小头体力消耗多一倍以上,同样是二十多分钟,磕大头明显感觉很累。后来尝试了30分钟的柔忏,拜完出汗相对少了很多,但仍然满头满脸是汗,有点担心长期下去会大汗亡阳对身体不利。后来尝试了40分钟速度的柔忏,拜完仅仅出些微汗,出汗少而且不累,感觉非常好。再后来尝试了禅悦柔忏,也就是一小时拜的速度,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柔忏,感觉40分钟的速度都快了。我现在拜八十八佛的速度是40分钟与60分钟柔忏。禅悦柔忏的出现,放慢了我们拜忏的速度,规范了拜忏的动作要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呼吸、身心的放松上面,其完全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有氧运动,符合我们身体运动的自然规律,能够达到调摄身心的目的。

禅悦柔忏于养生有神奇的作用。养生贵在养阳。“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在动静之中若能掌握其度,则能事半而功倍。“动能生阳,亦能散阳”,柔而动则能疏通经络,生发阳气。所谓“舒以养体,缓以却劳”,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如果拜忏速度太快,则人会流汗,气随汗出,则伤人体阳气,人会觉得疲劳、易困,造成人体质变寒,抵抗力下降。“静能伤阳,亦能敛阳”,拜完禅悦柔忏后,放松引导和打坐念佛,可以达到“以默养气,以静养神”的目的。静坐可使身心安静,心神可养,心气自足。心藏神,主神志,心气足自然身心愉悦。

冬季更适合拜禅悦柔忏。《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言:“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的养生要养藏,把自身的精和阳气要封藏起来,不要过多地去扰乱它,你看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到了冬天是要冬眠的。具体要怎么做呢?《黄帝内经》又言:“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首先我们要保暖,然后就是不要开泄皮肤过多排汗。我们有许多人在拜快忏过程中,总是开泄皮肤出汗,气随津脱,虽然当时也感觉轻松,但是在上班时,会感觉身体疲乏无力。然而一小时禅悦柔忏由于其柔缓,并不会出现排汗多的情况。

传统的养生保健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和气功等,无不是具有柔而静,缓而舒的特点,柔忏不但具有这些特点,更具有佛力的加持,能够速消业障,多拜则身心更清、更柔。柔忏的动作匀速、舒缓、放松身心,如太极拳般的延绵不绝,配合缓而长的腹式呼吸,对身心有极高的健身、调理作用。柔忏与禅悦柔忏在网上有相关视频、音频和体会心得,特别推荐《柔忏跟我学》的视频,大家自己可以上网查阅学习。

关于“五体投地功”的健身好处,推荐一本书《每天拜,心宽气顺病不来》,作者是韩国中医学博士金在成,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这本书既从中医与科学的角度讲解了拜的好处,也例举了很多人通过礼拜康复疾病的事例。现从该书中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从头顶的百会穴到脚底的涌泉穴、四肢末端的经穴,人体内个穴位在拜运动中都能得到适当的刺激,14条经脉都会被疏通,邪气被驱走,拜还可以纠正歪斜的脊椎和腿脚。它是一种全身运动,能使我们全身的气血运行顺畅,并且能让我们从疾病中脱离出来。此外,在做拜过程中,形成完美的丹田呼吸,大自然之气通过百会、涌泉及8.4万个气孔进入体内,和全身进行交流。进而肾的冷气往上升,使大脑清爽;心淤积的火气往下降,使手脚温暖,自然形成水升火降,心肾相交。最终使我们体内残留的邪气得以发散、清除,抵御身心的病毒。

拜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结合的典范。韩国中医学博士金在成从中医学的角度,发现了隐藏在跪拜这一佛教仪式和传统礼仪中的健康秘密,并将其运用在养生保健和临床祛病的实践过程中。金在成博士本人就是拜的受益者,因此他将这项神奇的运动推荐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和患者。很多人最初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练习的,可是一段时间之后,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只靠药物才能控制的高血压降了下来,困扰多年的肥胖症、关节炎、糖尿病居然好了,困扰多年的慢性疲劳症、脂肪肝都消失了,更为神奇的是,性情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拜不仅成为韩国的国民健康运动(被誉为“国民第二体操”),而且还传播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成为时下流行的健康热潮。

通过传统跪拜来达到身心健康的拜运动,在原理上跟中医学理论十分相似,就是用适当的全身运动来拉筋拔骨,刺激全身的经穴,使全身的气血得以顺畅、平衡。这一运动还能使心灵得以安定,进而使身体内在的免疫力、自然治愈能力达到极致,最终预防或治愈疾病。拜重视的是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激发人体内在的生命力来保持健康的状态。这跟中医学的健康理念是一样的:身心两方面都要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其他养生功法

“鸟飞式”是非常不错的养生康复功法,网上有南怀瑾先生示范的“鸟飞式”视频。“鸟飞式”和“传统固肾功”一样,有治疗失眠、肾虚、频繁梦遗、固肾强身之效,大家可以自学。

太极拳、通臂劲、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之类养生法也是相当不错,这里不一一介绍。静坐也是身体康复的好方法,网上有南怀瑾先生示范的《如何静坐》视频,感兴趣的戒友可以上网学习。

所有的养生功法只要长期坚持,效果都是一样的,并无高下之分。本文之所以只详细介绍了蹲墙功、养生桩、五体投地功三种,不是因为这三种方法比其它方法好,而是因为我以这三种方法为主要康复手段,比较熟悉。传统固肾功、鸟飞式等虽然试过但没有长期坚持,其他方法就更没有尝试了,所以就不详细介绍了。至于采用哪种养生法,因人而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二种。

戒色初期的恢复方法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和运动式的养生功为主,这样恢复的效果比较快而明显,戒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是否选择静养的养生功法。如果有戒友选择了静养的功法如站桩、静坐,那么最好再配合散步和运动的养生法,恢复的效果更佳。

运动提倡晨练,有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不提倡晚上及夜间过量运动。当然,傍晚可以适当的散步运动,但不宜太晚。晚上阳气处于闭藏的状态,如果强行过量运动,扰乱了阳气,日久则阴阳不调。如果运动过多或者不按时而动就成了妄动,这是消耗机体气血的做法。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概括了古人养生的至高境界。在养生上,我们应当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盲目地学习西方,只能是越学路子越窄。

健身案例点评

一位戒友的健身日课:

每天早上4点50起床,慢跑40分钟、蛙跳一百,俯卧撑一百,腹肌训练(仰卧起坐)一百,倒立5分钟。

点评:这种锻炼方式是蛮干、十分伤身。首先是健身内容不科学,跑步时间不宜太长,否则消耗肾精、阳气。俯卧撑、腹肌训练(仰卧起坐)只是锻炼肌肉,对康复肾气、阳气没有好处,做多了伤害身体。其次是运动量大容易出太汗,耗伤阳气。

我给他的健身建议:以前的健身内容全部放弃,改为快走40分钟、慢跑10—20分钟,固肾功个,蹲墙功60—个,分组做。也可以只快走,不慢跑。他改后的日课:快走40分钟、固肾功个、面墙深蹲(蹲墙功)60个。

中医虽然讲“动能生阳”,运动可以调动人体阳气,但中医又讲“大汗亡阳”。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出大汗,出大汗是一种人体阳气与能量的消耗过程,对身体恢复很不利。偶尔一次大汗损害还小,如果经常出大汗,人很快就会虚掉。有戒友听说跑步好,就天天跑好几公里,运动量很大,结果身体恢复反而不理想。

另一位戒友的健身日课:

养生康复原则

来源:网络编辑:大力

戳原文,更有料!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1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