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金垌镇卫生院原副院长、主治医师黎达光,今年已81岁,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退而不休坚持为百姓治病,从医足足60年。对于养生之道,黎达光别有一番心得,值得借鉴。
饮食当有度
对于老年人的日常饮食习惯,黎达光有自己的观点:“早年初从医的解放初期,粮食紧缺,肉更是稀缺得很,因为饮食上的不足,反而没有给肠胃造成过重的负担。我后来认真细想,有些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能活到90——多岁,可能也与其节制饮食有关系。现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那么多,归根结底是吃得太好、营养过剩。”
黎达光平时饮食上讲究粗茶淡饭。据他同年出生的老伴讲:“他们通常早上熬点杂粮粥,配点番薯、木薯、玉米或者馒头,中午三菜一汤,晚上基本不吃肉,怕对肠胃造成负担。”“四代同堂”的儿孙们都很考顺,经常买补品给我们老俩口,但我们基本上不吃。”黎达光说,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没必要吃补品,就算是勉强吃了,身体也消受不起,“对老年人而言,粗茶淡饭就是最好的补品。”
睡眼须当时
何为当时?黎达光认为,什么时间段睡比睡多长时间更重要,人体这台机器的运行是有自身规律的,只要遵循规律,身体就会健康。
“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是肝胆排毒的时间,是造血、恢复机能的关健时候,如果这时熬夜,白天睡再久,那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值!因为该睡的时候没睡,没造血,没排毒。这就好比春天不种苗,错过了最佳时机,夏天才去补种,秋天能长出好果实吗?不可能啊!”黎达光讲话的语速不紧不慢,思维清晰,中气却比较足。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发黄的《黄帝内经》。“我一般是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5点钟起床。很多年轻人熬夜看电视、玩手机,通常玩到深夜一两点,这样是非常伤身体的。年轻的时候吃得消,一到中年,就会明显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黎达光说。
除了晚上早睡,黎达光还有午睡的习惯。他说:“年纪大了,心肝脾肺肾等的功能都不比年轻时,特别是心脏尤其需要多加保养,而中午11点到1点是养心的关健时间段,所以睡午觉很重要,已经成了我多年的习惯。”多年坚持午睡,让黎达光并没有一般老年人出现的心慌气短,到了下午上班时间也可以保持较为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运动应适度
黎达光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生命在于一张一弛、动静有度。过度激烈的运动是有损身体的。他说:“无论是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生命在于运动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按理说,运动员年轻时的身体底子是不错的,为什么不少都英年早逝呢?跟他们剧烈的运动不无关系。我极力反对晚上深夜健身。白天运动,深夜要收敛,要安静,否则就会在透支身体的元气。”
黎达光比较喜欢散步和打太极拳。每天晚饭后,他都习惯拉着老伴的手在街上散步。对于长时间的快步走,他也不太支持,认为比较容易伤膝盖。每天清晨,只要不下雨,黎达光都会去到操场上打一个小时的太极拳。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打太极,动作熟练标准,积累了丰富经验。“太极拳动静结合,修身养性,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一项运动。”黎达光颇有心得体会地说。
心态要平和
虽已81岁高龄,但黎达光仍然思路清晰,与人交流反应敏捷。60岁退休后仍留用至今,一直坚持在工作一线,儿孙们都劝他说,忙碌了几十年该好好休息了。黎达光说,希望用毕生所学和多年工作经验为病人排忧解难“想干到不能干为止!”“人上了年纪,容易得老年痴呆,只有持续学习和工作才能保持心态年轻,经常动脑才能延缓衰老。”黎达光说,自己除了锻炼外还坚持工作、学习养生、用脑养生。
“人到了退休年龄了,学习的习惯不能丟。”黎达光说,他坚持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阅读养生报刊和医学报刊,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融会到工作中,为病人排解病痛。“《黄帝内经》上说,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神,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而言,适度用脑,能调动精气神,让思维活跃,获得成就感,心情自然舒畅。”黎达光说。
黎达光性格随和。“老年人更应该做到心平气和,凡事不与人争,要与人为善。”言谈之间,他总是笑声不断,“心情舒畅也是养生的关健。心里有事,憋着或者抑郁着,都是对身体极不好的。现在国家富强了,我们生活好了,要对党、对国家、对单位心怀感恩、知恩图报、知足常乐!”
黎达光的精研医道、淡泊名利、不卑不亢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他的“恬谈虚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对他退而不休,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到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工作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