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是一个注重饮食调养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科学的养生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春天的气候变化。近日,医院、医院(医院)专家讲解了清明节气如何养生。
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
医院(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医生吕彦锜称,清明节气,万物复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旺盛。此时,饮食调养应以健脾养肝、补精益气为主,同时要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荠菜具有益肝和中的功效,菠菜能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则能健脾补肺。这些食物不仅能滋养身体,还能帮助我们适应春天的气候变化。
由于此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木气正旺,因此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芋头等。可以多食枸杞菜、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及水果。这些食物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避免过于滋腻,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避免过度忧虑和焦虑
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介绍,清明节气,气候宜人,适合进行户外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春季常见的疾病。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身体。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期。此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虑和焦虑。可以选择听音乐、放风筝、打太极拳、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同时,与朋友一起郊游、踏青也是很好的选择,有助于舒缓压力,愉悦身心。
清明养生有三“清”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接受采访时表示,清明养生重在一个“清”字,主升清降浊,吐故纳新。经过一冬的缓慢代谢,人体积累的废物需要排除,应注意“清心气”“清肺气”“清肝气”。
清心气
春季肝阳上升,肝阴容易不足。清明恰逢祭扫时刻,情绪易波动、抑郁,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可以多去户外踏青、散步,来清净心气,愉悦身心。
清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清明节气可走出户外,做一组腹式呼吸。
具体方法为:用鼻吸气,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腹部肌肉用力,让气息从胸部一直延伸到腹部(脐下丹田处),再从腹部将气慢慢呼出(可以用口),循环20—30次,清除肺部浊气。
清肝气
清明节有饮茶的习俗。春天正是肝气旺盛之时,饮茶有助于养肝清肝。清明时最好的茶叶叫作“明前茶”,顾名思义,是清明前采的茶叶,品类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以及洞庭碧螺春等为佳。此时的茶叶经过1—2个星期的摆放,已经去掉了“土”味,而且干茶的水分也降低了,泡出的茶叶可以说是“汤清味醇”。每天喝上一杯,可以利水祛湿,清畅肝气。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本组图片为今日头条版权图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