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妈妈看到今天文章的标题一定会疑惑,大冬天都这么冷了,怎么还会“中暑”呢?
其实,它与夏天中暑有相似之处,只是它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常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更多见。
天气寒冷,一些老人生怕宝宝受冻,一摸宝宝的鼻尖,凉凉的,以为孩子冷,就不断地给孩子加衣服、盖棉被。而孩子又不会说话,不能表示反抗,只能任由家长的“关心”。
而这样过度的包裹会导致孩子大量脱水、高热、缺氧、昏迷等一系列症状,即捂热综合征。捂得轻时,宝宝仅有出汗,烦躁不安,吃奶减少,喜欢喝水;捂得严重时,孩子有高热或过高热,大汗淋漓,就像刚从蒸笼中出来一样,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
不仅如此,穿得多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进程。婴儿衣着和包裹较多,俯卧抬胸、翻身打滚等练习机会少,因此孩子的大运动发育会相对较慢;同时,婴儿双手包裹在长袖笼里,双手抓积木、摆弄积木等机会较少,精细动作的锻炼机会也大大减少。
所以,不建议给宝宝穿多穿厚,但问题又来了,严寒时又怎样确定孩子是否够暖了呢?
对于会走路的宝宝,通常活动的时间较多,给他们穿衣和大人一样多即可,跟孩子爸爸穿得差不多厚就可以了。摸一摸宝宝的小手是否暖和,如果暖和,说明穿够了;如果宝宝身上有汗,说明宝宝穿多了,需要适当减衣服。夜晚睡觉,也不要盖得太多,以暖和不出汗为原则。
一旦发现捂得过多,如果宝宝只是出汗了,有点吵闹,面色还红润,这时可以用干的棉巾把汗擦干,多喂点白开水,宝宝能安静入睡就说明情况较轻,可以在家护理。如果出现高热,有虚脱表现,最好去就医,不建议擅自喂药,以免加重病情。
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到了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会让不少宝宝“中招”感冒,因此冬季保暖的问题便成为爸爸妈妈的头等大事。
但也别太慌,家长做好孩子的这5个部位的保暖工作,基本上就不用担心孩子会被冻或被捂着了。
1、腹部保暖:
?穿肚兜
天冷时给宝宝戴上小肚兜,是保持宝宝腹部温暖的好方法。睡觉的时候如果怕宝宝容易蹬被子使肚子着凉,妈妈不妨把宝宝放在睡袋里,这样就暖和多了。
?穿棉质内衣
柔软的棉质内衣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汗性和透气性,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热流失,使宝宝不易受凉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容易清洗而给宝宝选择化纤内衣,因为皮肤在寒冷时处于收敛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化纤衣服会加重宝宝皮肤的干燥和不适感。
2、头颈部保暖:
?外出戴围巾、帽子
给宝宝准备一顶温暖、舒适的围巾和帽子,能有效保护宝宝头部不受凉。
不过,宝宝冬季戴帽子不宜过厚,头部过热容易心烦头晕,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所以,帽子应该选择柔软舒适,薄厚适宜,通风透气的。
3、背部保暖:
?穿马甲
冬天给宝宝穿衣最好选择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质或羽绒马甲,外面穿一件棉袄或者羽绒外套。穿着轻便保暖的装束,孩子活动的时候不会束手束脚,一旦有体育活动身上热了,可以把棉袄外套脱掉,一件毛衣加一件马甲的保暖性也不会让孩子受冻。
?使用吸汗巾
天冷的时候,在宝宝进行运动之前,给宝宝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宝宝运动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中。运动完毕后,取出隔汗巾,宝宝的衣服干干爽爽,就不会受寒生病。
4、脚部保暖:
?穿棉质透气性好的鞋、袜
应该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并不是,袜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湿,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5、手部保暖:
?戴手套
一双温暖的手套能帮助宝宝抵御严寒冬日。
?搓手心
经常给宝宝搓手(对手心手背适度用力,反复搓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能使宝宝双手变得更暖和。
留言互动有礼啦
请15位好友来文末留言,即可领童书啦
*留言形式: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