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受访者办公桌上各种各样的海外保健葡萄籽精华、护眼片、维生素C……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张丽(化名),在办公桌上摆了几大瓶保健品,她一年花费在保健品上的钱超过元。“因为经常在微博上看到明星和网红们推荐,有澳洲的、美国的等等,我也觉得自己需要用这些产品来保养一下。”她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选购海外保健品成为近年来的消费新热点。在一些消费者眼里,来自海外的保健品更有吸引力,抗氧化、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让人趋之若鹜。但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海外保健品真有广告宣传的效果吗?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海外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宣传、价格混乱和标签不明等乱象。一些“洋保健品”疑夸大宣传国内国外“两幅面孔”在年“6·18电商购物节”期间,天猫发布数据显示,澳洲品牌Swisse位居天猫国际保健品行业销售额首位。官方列出的热销单品中,“葡萄籽精华”、“胶原蛋白口服液”等都是女性消费者追捧的产品。图:来自天猫国际的商品页面截图。记者在天猫国际搜索“保健品”等关键词,各种品牌和品类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多数商品在详情图片上都标注了具有明显导向性的宣传语来吸引消费者。仅“葡萄籽精华”的产品就多达十余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其中,澳大利亚品牌HealthyCare以及Swisse的产品的描述写到:“岁月不留痕”、“留住青春,做冻龄女人”等宣传词语。据了解,这种宣传手段不仅出现在各电商平台上,品牌自身也使用了类似的宣传。图:来自各跨境电商截图。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的27种功能中,虽然包含了“抗氧化”的功能,但像商家宣传所说,将“抗氧化”与“提升颜值”“变成女神”归为一类,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记者梳理发现,还有一些海外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我国市场,但没有注册“保健食品”获得“蓝帽子”标签。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具有保健作用。”其行为涉嫌夸大产品功效,包括宣传美白抗氧化,防晒抗辐等保健功能。对此,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峰表示,普通食品不能宣传保健功能,但由于中文的多义语境,有些词语很难判定它是否违规。如果确实标明具有抗氧化、美白等字眼,是不允许的。这种行为属于“打擦边球”。如果是注册了“保健食品”的产品,除了公布的27种功能,企业宣称的其他功能也是违规。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zyysnr/1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