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同样,这个时节对人体影响也很大,清明节气之后,气温逐渐回升,阳光变得没有以往那么和煦,长时间晒会让体内生热气,肝火旺盛,所以这个节气里尤其要注意养肝。贡方堂国医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清明过后,养生牢记“5个忌”1、忌静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因此,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要多外出活动。2、忌湿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正是风邪入侵,湿气较重的时节。应多开窗通风。3、忌冻“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虽然清明节后温度升高,但是不能立即减少衣物,尤其是老人。4、忌酸春季生东风,肝气旺盛,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宜减酸增甘,调养脾胃。可食用大枣、蜂蜜、枸杞、莲子等甘味食物。5、忌郁整个春天都对应于我们的肝。肝最喜欢调达舒畅,它害怕郁闷,害怕生气。因此这个时候大家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舒畅我们的肝气,保证心情的舒畅。此外,清明节,大家要防止思念过度,悲伤过度,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清明过后,养生坚持这样做01多吃“柔肝”的食物清明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机会。此时养生应重在养血舒筋,饮食讲求清淡,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清明时节人体内肝气最为旺盛,因此应当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应当以温润、清补为主,不应食用笋、鸡、海鱼等“发物”,而应多食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甘温补脾之物。贡方堂出品的阿胶雪莲膏,性平、味甘,内服入肺、肝、肾三经,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之功能。对于虚劳咳嗽、肺痿吐血、便血、妇女崩漏及阴虚心烦、失眠等症有良好的疗效。还可以多吃一些黄花菜,这种菜开胸膈,平肝火,让人心气平和,所以又被称为“忘忧草”。02防湿寒—健脾除湿清明这段时间雨水多,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脾虚了以后,水湿运化不利,就会出现湿邪,粘腻,身体浊重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时候健脾除湿也很重要,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我们可以用陈皮+白术,煮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健脾除湿的功效。除此之外,还要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03捂一捂很重要清明前后气温多变,我们除了要学会祛除身体内的湿寒外,更重要的从外在要学会保暖,所以“捂一捂”很重要!1.小腿捂一捂,脑袋不痛苦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更易受风寒侵袭,“寒多脚下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女性朋友,不要过早换上单薄的裙装,否则容易导致关节炎、妇科疾病等健康问题。2.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所以腰腹部的保暖也至关重要。3.头颈捂一捂,上身全暖和头颈受风寒会带来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等诸多不适。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上衣。04在动作间轻松养护肝脏搓手心是非常好的养血保肝法。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春季养生的一个不错的保健法。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05起居:辰时要起床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同时,睡好子午觉(即每天中午11:00-13:00的午觉和每天晚上23:00-凌晨1:00的晚觉),以利于肝气的升发,以防春困。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何判断自己的肝火旺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zyysnr/1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