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寒露养生防凉侵袭
足部: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热水泡脚温肾散寒: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秋季泡脚不仅温肾散寒,还可以防秋燥,热水中加入一些药材来泡脚保健功效更佳。
岐黄学社自创的弘岐黄十四味草本足浴包,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水加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
每晚1次,连续使用1~2个月。可温肾散寒,消除疲劳或使寒冷顿时消除,温暖和活力沿双足布散全身。
脾胃: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
适当添衣: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颈部:脖子本身就很娇贵,再加上有人有慢性劳损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神经水肿,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寒露节气预防感冒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流行的疾病了。“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
空气干燥气温低,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很多有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很容易旧病复发。伤风受凉是寒露期间感冒的重要诱因,因此大家要注意保暖,当心着凉,加强锻炼,预防感冒。要做到作息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必要时选择药物防治。进入寒露,这时就不要再坚持“秋冻”了,以免真的冻出病来。寒露养生膳食
秋气肃敛,阳气渐收,气候干燥缺乏水分,人体易感燥淫而发病。二者,燥邪易伤津液,且多由口鼻而入,故会造成鼻咽干燥,皮肤瘙痒,口干欲饮,咽痒而咳等症状,故此时湿疹、口角炎、脱发、秋咳甚至咯血都极有可能发生。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寒露的饮食,帮助大家健康度过这个“多事之秋”。红萝卜无花果生鱼汤红萝卜克、无花果5个、生鱼1条、猪瘦肉克、芫荽20克、生姜3片。红萝卜、无花果切片,与慢火煎黄的鱼,猪瘦肉,生姜片,置煲锅内,加清水煲制而成。功效:有润燥健胃、益阴养肺之功,能健胃助消化、清热润肠、润肤生肌,适合居家日常烹制食用。白菜蜜枣羊肺汤白菜克,蜜枣5个,川贝5克,羊肺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白菜、蜜枣、川贝洗净浸泡片刻,与反复洗净的羊肺、猪瘦肉一起,加生姜片,置煲锅内,加清水煲制而成。功效:有滋肺养心、除烦顺气功用,是秋季居家老少皆宜的调养之食,若年老体虚、小儿易外感,微有咳嗽者食之更佳。羊骨粥粳米克,新鲜羊骨克,盐、生姜、葱等调味品适量,先以羊骨煮汤,加粳米煮粥。
功效:补肾补血而为虚劳赢瘦、年老骨质疏松者食。
轻松泡脚
再忙也要好好爱自己!
原价:元/盒粉丝福利:仅需68元/盒↓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