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者,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白露节气分为三物候:
鸿雁来:白露时节,鸿雁自北往南,不谓南乡,非其居耳;玄鸟归:此处玄鸟即燕子,燕乃北方之鸟,自南往北,故曰归;群鸟养羞:即群鸟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
意思是说,气温渐凉,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开始了金色的秋季。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到了夜晚时分,草木上处处可见水气遇冷凝结成水珠,故名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白露养生除了预防感冒之外,还有要慎防秋燥。
秋季来临,来自北方的冷高气压从内陆吹来,将不带来水气了,此时我们呼吸干燥的空气,白天又仍有高温,如果体内津液代谢不良者,就容易有干燥之象。
以下是白露节气的习俗和养生常识:白露习俗太湖:祭禹王每年白露时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温州:采“十样白”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福州:吃龙眼在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意思是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
喝白露茶“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白露茶”备受人们的青睐。自“白露”开始至10月中旬是茶树生长佳期,天气渐凉,夜间水汽在茶树上凝结成露,此时采摘的“白露茶”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
白露养生补充水分预防“秋燥”白露气候干燥,人们常感到嗓子发干、皮肤紧绷、即使引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预防“秋燥”,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烧烤食品。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也可适当使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
白露身勿露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搓耳泡脚补养肾气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秋高气爽适当运动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的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
往期回顾:
骨质疏松盯上年轻人,如何有效预防是关键~
重要提醒:肩周炎锻炼要注意五个要点~
欢迎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处,向我院专家咨询您的健康养生疑问:)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