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敷贴正当时
又是一年夏至时节,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多发病,夏季多发病症主要有: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病等等。
然而预防夏季的多发病症,‘冬病夏治’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中医学理论认为,夏季是人体阳气旺盛的季节,在自然界营养的消长中,夏季又是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二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这在中医学中谓之“天人相应”。三伏天是夏季中最炎热的时候,冬病夏季多在三伏天两阳充盛之时,病邪往往随阳气的升发而外透,此时借助于某些具有发散功能的药物,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可以驱邪。外出、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为何‘冬病夏治’会比一般的强身健体更有效呢?
首先你同样可以将它理解为冷病热治。
‘冻疮’是典型的冬病,而在三伏天是不会发作的。要是在三伏天去北极,冻疮还是会发作。天冷发作,天热潜伏,这是一些‘冬病’最典型的特征。所以只在阴冷时节发病的时令病,都可归到‘冬病’的范畴内。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咽喉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胃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骨关节疾病:肩周炎、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头疼、径行泄泻、月经不调、闭经等。
○儿科疾病:咳嗽、哮喘、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而‘夏治’里的治疗方法多为外治,以‘三伏贴’和‘灸法’为主。
常规的“三伏贴”多以小林姜、生芥子、细辛等药材成药。据记载我馆的小林黄姜,在北宋康定年(公元年)已盛产,并因其姜块大、肉质黄、辣汁浓、味清香著名。尤以红爪姜,它具有长势强、块茎大、形为瓜、皮淡黄、肉蜡黄、芽及分枝节处色淡红、纤维少的特点。根据各人症状和医生临床经验,也有的三伏贴中会添加麻黄、肉桂、白芷等药材,应症贴在特定穴位上。主要适合于慢性咳喘病、咽喉疾病、鼻炎及风湿类病。
一般患者要在三伏天期间每隔7-10日贴服一次,三伏天过后当年疗程结束。绝大多数病人在当年冬天就会感觉病症有所减轻。但一般要坚持贴服3-4年,才会达到根治病灶的目的。
三伏贴适用于三周岁以上的小孩儿及成人。值得一提的是,小孩子因为皮肤娇嫩,毛孔清洁,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好,疗效一般要远优于成人。
注意:贴服三伏贴,绝对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成人一般不宜贴服超过六个小时,至于儿童,幼儿不建议贴服超过两个小时,少儿的话,可根据年龄大小,3-4小时贴服。
贴敷后需注意
1、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
2、儿童贴敷后不要到处跑,药物出汗以后三伏天容易松动,也容易掉下来。
3、贴敷当天不要犹豫,最好不要洗冷水,洗温热的睡较好。
4、贴敷期间不要吃生冷寒凉的东西,不要饮酒和辛辣、海鲜、温燥的食物。
方回春堂医师叮嘱,以下人员同样不建议使用三伏贴的
○孕妇
○传染病患者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药物过敏者
○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患者
○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
○两岁以下婴幼儿
偏巧你有‘冬病’顽疾,可用‘灸法’或内服药等其它‘夏治’疗法。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05日
加强伏:8月06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冬病夏治专家名单及安排时间如下
?费来霆医师:每周二上午
?邓文章医师:每周二晚、周六晚
?李灼华主任:每周三上午
?陈公达主任:每周四上午、每周六上午
?王伟主任:每周六下午
?董慧敏主任:每周六下午
?秦广坤医师:每周日上午
?扶德香医师:每周日下午
→预约-,预约客户加强伏贴免费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