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不是开玩笑!
只不过,这本“养生”书跟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医学专家写的养生书不同,这是一本融“养生秘术”与“革命秘史”于一炉的小说,名叫《独药师》。今天下午,这本书刚刚在京举行首发式,别看张炜30年来出了十多部长篇小说,这可是他第一回参加自己的新书首发式,只能说,张炜老师真是太低调了。
张炜老师绝对是作家里的高颜值大叔,至少发际线还很坚挺!
从30年前的成名作《古船》开始,张炜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所突破。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长达多万字,“爆字数”简直比得上网络小说,但是文字的含金量跟“灌水”的网络小说不可同日而语,要知道,张炜可是写了20多年啊!而新书《独药师》又选取了纯文学领域几乎没什么人写过的“养生”题材,虽然书刚出来,HIGH文体记者还没来得及读,但是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编透露,这本书好读得几乎像“通俗小说”。
每一部小说最少酝酿15年随书附赠的藏书票,真是美美哒~
说了半天“养生”书,《独药师》究竟写了些什么?据出版方介绍,小说讲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基督教登陆东部半岛,医院初步兴起,半岛地区首富和养生世家的季府面临空前挑战,季府主人、“独药师”第六代传人季昨非陷入到长生、革命、爱欲的纠缠之中,苦闷又彷徨。小说以山东半岛的养生秘术为背景,将时代与革命交织在一起,堪比一部“民国传奇大戏”。不过,通俗归通俗,张炜对这部小说下的功夫可是一点也不比过去的作品少,写了足有两年多,而酝酿时间更长,刚才他在首发式上是这么说的:“一部小说在我内心藏了不到15年,我是不会写的;我写的小说,酝酿时间少于15年的没有一部。”
张炜说,《独药师》这部小说是一部“大实大虚”之作。说它实,是因为小说里的故事有现实的历史依据。张炜30多年前在档案馆工作时,意外发现了一箱珍贵的史料,小说正是根据这箱史料而创作,反映了基督教在胶莱河东部半岛与儒释道的冲突、相容,以及同盟会革命党人与清廷发生的激烈决战。小说里的人物也几乎都有原型,比如其中的革命家徐竟的原型徐镜心,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被孙中山委任为山东主盟人,当年与黄兴一起被称为“南黄北徐”,也与宋教仁一起被称为“南宋北徐”,尽管后来的史学家对这个人很少 小说里的“养生”故事,也有现实原型,有些“养生”经验甚至就来自张炜自己的生活。张炜介绍,山东半岛是养生传统最深厚的地方,很多养生秘笈都出自那里,民国时期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专门专注养生“炼长生”的人。有意思的是,这些“炼长生”的人追求的并非饮食层面的养生,而是精神层面的,有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很怪异,比如,有人每天夜晚盯着月亮看,有人挖洞清晨站在里面看着太阳升起,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吸收天地精华。虽说现代人难免觉得是“无稽之谈”,但不可否认的是,山东半岛长寿的人很多,张炜的母亲今年就快满岁了!另外,张炜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出过车祸,右肺不太好,这也让他在生活中比较 如果说,30年前写《古船》时,张炜对小说里四爷爷的养生还带有某种不屑和批判,那么到了《独药师》,他对养生的理解已经深刻也丰富得多。在张炜看来,对长生的追求是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哲学,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养生,养的其实是心。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养生的理解也在发生分化,小说主人公季昨非遵守祖上传统,把药丸当作长生之物,但他的兄长徐竟却认为拯救世道的药丸应该是“革命”。
写养生有一种“玩火”的感觉柏杨先生的夫人张香华也来了
小说还借“养生”写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季家公子牙齿生病,中医无法医治,医院就诊,西医效果立竿见影;医院的院长伊普特眩晕无力,西医治不了,结果季家医生用针灸和五剂中药就把他治好了。中医与西医的冲突,也是两种文化的冲突,文化的冲突终将走向融合。而中了火铳的邱琪芝,临死也不接受西医治疗,象征着一味保守只能消亡。结合这些年网络上有关中医、西医的争论来看,张炜所表达的“养生”观念,确实有独到之处。
提到养生,难免会让人想起近些年张悟本“绿豆治百病”一类的养生乱象。张炜认为,养生是非常高深的文化,既然高深,就容易被造假。也正因为如此,张炜写《独药师》写得很谨慎,写完之后放了三年,期间不断请朋友编辑提出意见,不断打磨修改。即便翻越了《你在高原》的高峰,张炜依然觉得《独药师》很难写,“以往写养生的文学作品很少,写作的时候有一种‘玩火’的感觉,把握不好就走偏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