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万丽玲谈老年养生保健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怎么地也会有些身体健康问题。人的一生,如果把身体比作一架机器,只是不断的使用而不注意保养,天长日久这架机器也会磨损,报废。

因此,身体的健康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维护的,然而,怎样才能维护好身体这架机器呢?

应当说,这里面大有讲究,中医关于养生,从古到今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有动的、有静的——华佗的五禽戏,导引、吐纳;有健体的、有养神的,如四时养生法。

现在来说,不同的生理阶段或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保健方法,在此,我讲讲老年保健的几大问题,供老年朋友参考。

老年

生理特点

人体进入老年阶段,生理机能是逐渐下降的,在不发生明显疾病的情况下,随着增龄增长而逐渐出现老年期特有的变老的退行性改变,身体的阴阳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主要是人体的整体及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性衰退,其他零部件也都或多或少有障碍。

1.五脏渐虚

2.精血减耗

3.神气耗衰

4.衰阴衰阳

老年

病理特点

老年人在患病时常有一些与青壮年患病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病理表现或病理机转。

1.阴阳平衡易破坏,患病之后难调复

2.虚证最多见,累及多脏腑

3.正虚腠理疏,外邪易侵入

4.本虚而标实,虚实常兼杂

5.肝肾常亏虚,下虚而上盛

6.脾胃易失调,中气常不足

7.心肺多气虚,气虚致血瘀

(张文高、邵念方主编《中医老年卫生保健》)

衰老是一个自然地过程,而我们面临衰老来临时应当做些什么呢?具体要怎么去做?掌握这些老年病理特点,对于老年疾病防治和老年养生保健,都有重要指导意义。适时采取养生保健措施,以培补脏腑,滋养精气神,平衡调节阴阳,从而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具体给大家一些建议:

心态平和

精神内守

保养自身本就不足的精气,以延年益寿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之三宝,是生命存亡的基础,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则统精驭气,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但神的特性易动而难静动则外耗,所以养神要以少用为原则。人的精神气血是有限的,必须摄养爱护,尽量减少消耗,才有可能用的更久。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创导的养生十法中,第一法就是“摒外缘”以养神。“摒外缘”既排除一切心思杂念,达“形神相因”之境。养神即养性,以节制七情六欲,达心性宁静之态,方能健康长寿。

古人认为,人有“三宝”,精、气、神。神以精为根,以气为用,是人的生命象征。孙思邈把人的生命比作燃烧的油灯,人生大限不过百年,匆匆岁月,大炷点燃亮的时间短,小炷点燃亮的时间长,而节护适当即可延寿。

他指出“人之寿夭,在于蹲节(谦退之意--清净)”,也就是啬神(即养神。啬:珍惜、重视。),养护自身“三宝”。以啬神为基点,他总结为“十二少”,即:“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悲、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少之都契也。”反之为十二多,多则有伤人之忧。

调畅情志是养神的具体实践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恐、惊。《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人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功能作为生理基础的。情志过激是生病的重要病源,如喜伤心,怒伤肝,悲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过度的情志表达,对人体就是一种伤害。我们大家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发怒生气或情绪不愉快时,会感到胸胁或肝区胀痛;思虑过度时会出现食欲下降,胃部饱胀感;心情焦虑会失眠。过度惊吓会吓出尿来。反过来说,脏腑功能失常,也会导致情志的异常。如平时大家常能看到、听到的是,肝火旺易发脾气,心火旺易心烦失眠,肺气虚悲观,胆气虚易胆怯,肾气虚易惊恐等等。关于情志致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节舒畅情志(绪?),不使过激。五志之中又以舒达肝气为重要。中医认为,肝注疏泄,调畅气机,肝的功能正常,全身气血运行通畅,五脏六腑的功能也和顺,脾胃消化机能也正常。

《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关于养生的理论,其中一篇是《上古天真论》,大意是说:古代懂得养生道理的人,心思要安定清净,不要贪欲妄想,体内的真气就和顺,精神内守不耗散,疾病就无法发生了。

最近山东省对名百岁寿星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寿星们的饮食、生活习惯、锻炼和养生方法等等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乐观;四川成都老龄委对名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心态好是他们唯一的共性,89.17%都是乐天派,美国的研究人员对名百岁老人进行了3年的跟踪研究,也揭开了他们长寿的秘密,即:性格开朗,很少发愁,基本不发火,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

清静

平和

情志致病是中医重要的发病观

不生气就不生病!所谓生气,代表所有负性情绪,什么是负性情绪呢?

羞愧、内疚、自责、沮丧、冷漠、懊悔、悲伤、恐惧、愤怒、气恼、焦虑、怨恨、抱怨、嫉妒、骄傲、强迫——这都是负性情绪。

它使人产生很不舒服,很不愉快的感觉,也叫负向情绪,中医管它叫情志。情志的变化往往是外界信息影响下,五脏精气发生变化的结果,五脏是人体五个藏精气的仓库,五脏又通过五官和外界进行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外界的信息也通过五官传递给五脏,五脏再根据外界的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精气的储存和活动状态,使人体随时和外界相适应。在五脏的自身调整过程中五脏所藏的精气也在不断地发生运动和变化,这种精气的运动变化表现在内,就是脏腑功能的改变,表现在外,就是各种精神情志的反应。知道了情志与脏腑的关系,那么就能理解这些负向情绪是怎么导致的,它是身体健康失调所导致的,身(身体)心(心理、情志)相关。负向情绪又能够导致健康失调,出现病症,而身体健康的失调又可以导致负向情绪的不断发生,这就叫身心相关。所以,治疗身体,就可以平复情绪。人有情绪是本能,任何一种情绪波动,尤其是负向情绪的波动,都会使内脏、肌肉、血管、细胞、内分泌的大量参数发生变化,使人的免疫系统迅速的被调节。

负向情绪和过激情绪,是当代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保持正向情绪,对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所以,人能控制情绪是本领,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心身性疾病,指的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

具体有哪些疾病属于心身性疾病呢?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厌食、习惯性便秘、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白癜风、黄褐斑、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多种肿瘤、某些糖尿病的发生、加重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痛经、某些不孕、儿童厌食、遗尿、夜惊等,都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身体健康失调。如果我们把住心理这一关就能让身体的自调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样就能不得或少得病。

远离

怨恨嗔痴

情绪不良损害健康

我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患病三周,上腹部灼热隐痛,胸骨后热痛窒闷伴吐酸水、咽喉痛,说不出话,入睡困难,心绪急躁,。好不容易睡着,凌晨3-4点又突发咳嗽气憋,每日均因咳嗽气憋而醒,医院的哪个科去看病了,到喉科诊断为急性咽炎,到呼吸科诊断为气管炎、哮喘,到消化内科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到心内科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到神经内科诊断为神经衰弱。后来每个科都给他做了一系列检查,每个科都给了他一大堆药,他实在是不知道药该怎么吃,也不知道该先治哪个病。

病人气愤地对我老师说“气死我了!”老师说“你生什么气?医院的气吗?”“生医院的气是小事,更生单位的气,我的病就是单位给气的!”“单位怎么能把你气病呢?”“有病不瞒医生,”他说,“我做科长十年了,今年老处长退休,处长空缺,论资排辈也罢,论对工作的熟悉程度和业绩也罢,都应该轮到我了,没想到单位领导从别的部门调来一个年轻女人来当处长,她对我们处的业务完全不熟悉,而且还挺刺儿,架子挺大。从宣布任命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胃不舒服,随后所有的症状就全出现了。到现在,我一看见这个女处长就胃疼,吐酸水,就嗓子疼,咳嗽,就胸闷憋气。”老师说“你的判断很正确,你的病确实是生气、气恼所诱发的。”

《黄帝内经》讲“怒伤肝”生气郁怒引发了肝气郁结。而肝气的舒畅调达,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对脾胃的升降,对精神情志的条畅,对人体气血津液的循环,都有着调节推动和促进作用,生气和郁怒直接导致了肝气的郁结,肝气犯胃,于是就造成胃部肌肉的痉挛收缩,蠕动失调,胃酸分泌也异常增加。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的蠕动,使饮食物和消化液通畅下行,可是情绪过激和生气能干扰和抑制它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蠕动紊乱,甚至是逆蠕动,胆汁就可能从十二指肠逆流到胃,胃酸则有可能从胃逆流到食管。这时的食管下段括约肌,会出现该关而关不住的病理表现,于是就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所有症状。

“其实你的咽痛、咳嗽、喘憋,还有胸骨后的热痛窒闷,都是由于胃中反流物刺激所造成的,只要反流性食管炎治好了,其他症状就会全部消失,而你的心烦失眠,本身就是生气后的直接表现。”对这个病人用了舒肝和胃、降逆宁神的中药,连续用药四周,咽痛、咳喘、胸闷、失眠等所有症状基本消失。这患者告诉老师说,服药以后感到内心逐渐平静了,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接受现状了。见到那个女处长,也不再胃痛了。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病人,主诉症状很多,基至连自己都怕见到医生后会遗漏告知某些症状,事先还要把不舒服的感觉整理后写在一张纸上,滔滔不绝地照着叙述。像这位科长有胃痛、咽痛、咳嗽、胸闷胸痛、心烦失眠,如果按照治病的思路,确实需要到多个科室看病。如果是初上临床的中医大夫遇到这样的病人,完全可能感到无从下手。但中医治的是得病的人,而不是治疗人得的病。只要抓住这个人出现这系列症状或者疾病的核心病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用中药去调理这个人的健康状况,一切症状都会随之而愈。

未完待续

请看下回分解

万丽玲,主任中医师,农工党江西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江西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六届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会员、常务理事,第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医、中西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两套理论辨治内科杂病及肺系病症,尤其对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辨治规律有独到的认识。

未完待续

近期热门阅读

赏书法学保健

南昌市进贤县支部开展帮扶捐赠活动

医院支部开展送医助学活动

党员唐连霞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听!我们的党史!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yssd/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