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关键词:祛湿、方法、食疗春天,是一个潮湿的季节。南方的朋友最近已经有明显的感受了。这种空气中的潮湿,往往会带给人不适。而引起人体不适的湿气,中医称为“湿邪”。
体内湿邪,不分南北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迥异,没有潮湿的“回南天”。然而,北方的皮肤病患者也需要祛湿。“湿”有内外之分。外界环境潮湿,叫“外湿”,人体内水湿停聚,叫“内湿”。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运化水谷的重要脏腑。过吃甘甜肥腻之物、生冷瓜果,烟酒不离手,都会损伤脾胃功能,使水湿运化失常,引起瘙痒。此外,缺乏运动,脾胃运化功能弱,也会使水湿运化不畅。
防湿祛湿,有办法
最重要的自然是“避外湿”
遇到春雨淋漓不尽的潮湿天气,应关好门窗、少出门,避免去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如树林、湖泊等。在家里放一个湿度计,若发现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0%,及时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
食疗也是便捷的祛湿法
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肿、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湿,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马齿苋、木棉花、绵茵陈(也称白蒿)清热利湿,香薷行水散湿。大家在春天不妨适当多食用这些食材。
日常做菜时,还不妨多加一些葱、姜、蒜、茴香、香菜提味。这些食材性辛温、芳香化湿,有助于加强脾胃运化。另外,春天应少吃凉拌菜、生冷食物,以免内湿与外湿联合为患。
推荐2款祛湿汤:
茯苓双豆祛湿汤材料:
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克(2~3人分量)。
烹制方法:
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功效解析:
茯苓又称为云苓,是利水祛湿的要药,具有良好的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痰多的症状。它的优点是利水但不伤正气,性味平和,同时兼具健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下降、身体乏力、大便溏稀等情况。
五指毛桃薏米猪骨汤食材:
五指毛桃50克、猪脊骨克、薏米10克、蜜枣1枚、生姜和食盐适量。
做法:
1.薏米用清水泡软,将五指毛桃、蜜枣洗净后放冷水中泡10分钟,沥干水分待用,生姜切片。
2.锅煮水烧开后,放猪脊骨飞水洗去血沫捞出。
3.将五指毛桃、蜜枣、薏米、姜片、猪脊骨放入炖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后,可闻到一股浓浓的椰香味,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营养点评: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等功效,加姜是为了去猪骨的腥味,加蜜枣或红枣可提甜味。此汤不适合大便干燥者,滑精、精液不足、小便多者及孕妇等人群服用。
(编辑:孙晓芝)
▼你想知道的科学靠谱的健康资讯都在这里▼
投稿、合作,请戳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