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是夏三月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时间常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根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也称长至,为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节气后应该注意如何养生呢?
饮食养生夏至前后,高温、潮湿、暴雨频繁,养生应注重防暑祛湿,养护脾胃。
饮食宜清淡,清心胃之火
暑热容易让人出现头脑昏胀、心烦口干、倦怠乏力、头痛胸闷、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症状,这是心火亢盛、胃火上炎的表现,在饮食中应多吃清淡甘寒、清热降火的食物,以清泻心火、消降胃火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
宜饮茶多饮绿茶,或以竹叶、荷叶、莲子心、薄荷、茉莉花、金银花等泡水代茶饮,可起到清热祛暑、除湿抗菌、散热除烦、预防中暑的作用,是适合夏季的清凉饮品。
另外不适宜食用的是大热及辛辣油腻食物。也不可过食冰饮,太过寒凉易伤脾胃阳气,造成内寒,引起肠胃不适。
起居养生宜晚睡早起(不能晚于晚上11:00),并且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消除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另外,夏日炎热,毛孔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取凉,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经络养生按摩神门穴
1.取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2.按摩手法: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3.作用:养心安神。
4.适应人群: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头晕、失眠、痴呆者。
按摩极泉穴1.取穴:上臂外展,腋窝顶点可触摸到动脉搏动,按压有酸胀感处。
2.按摩手法:弹拨。以弹拨左侧极泉穴为例,具体方法为: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极泉穴,之后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弹拨时会有全手电麻感,每次弹拨10次左右即可。如果刺激极泉穴时,边弹拨边进行深呼吸,则效果更佳。右边的按摩方式类同。
3.作用: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4.适应人群:心痛、心悸者。
精神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运动养生导引养生——夏至手足争力式(源自《张明亮·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
争力,又称为矛盾力、阴阳力、太极力,指在练习过程中采用的向相反两个方向用力的方法,借以发力,以达到伸展。夏至手足争力式,通过手足握摄、屈伸争力等的练习,有助于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调心补肾。
具体操作:
1.两手放平,坐在垫子上,屈右腿,右脚水平低踏在垫子上;
2.十指交叉,把右脚踏在两个手的中间;
3.脚向前的时候手要向后使劲,形成一种反方向力,让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放松,保持一会;
4.脚继续向前蹬,手用力地往回拉,手逐渐战胜脚,把脚拉回来,松开,放平;
5.相反动作,收左腿,十指交叉,脚向前,手向后,矛盾用力,体会心思意念安定。
6.做3~5次,约5分钟,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超岱晨操也可练“超岱晨操”以养生。林超岱院长介绍,“超岱晨操”从头到脚8个动作环环相扣、简便易行、安全舒服,对于上班族来说做30分钟的“超岱晨操”,全天精神抖擞;对于老年人来说做上1个小时,周身通泰舒坦。只要每天坚持,谁都可以做到健康长寿、无疾而终。
第一是摩腹,按摩五脏六腑,从“根上”解决问题。躺床上,先左手逆时针方向在腹部按摩99次,小圈、大圈随意,然后右手顺时针方向在腹部按摩99次,小圈、大圈随意。小圈是指环绕肚脐周围,大圈是指环绕上至乳房,下至耻骨联合(毛际)。
第二是揉腰,左右各99次。襄助肾气,疏通经络。
第三是瞪眼,一闭一睁就完事了,不要复杂化。眼睛上下左右看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要注意到位不用力,各30次。凝聚肝气,清肝明目。
第四是搓耳,用食指和中指夹着耳郭上下搓动99次,延迟或减轻耳鸣耳聋症状。
第五是梳头,用双手当“梳子”在头上梳理,轻轻的只要梳到了就有效果,99次。提振精神,清醒头脑。
第六是鸣天鼓,这是孙思邈先生发明的。双手同时捂住耳朵,通过食指弹中指形成一个弹力打在“风池”穴上,像打鼓一样,60次。可以延缓记忆力减退、减轻耳鸣耳聋症状等。
第七是搓涌泉,左手搓右脚,右手搓左脚,看电视就可以搓,99次。相当于“劳宫”穴搓“涌泉”穴,阴阳交接,养肾固精。
第八是提肛,至少有两方面作用——提升阳气,通利大便。不是说男的需要阳气,女的也需要阳气,所有人都需要阳气,人活的就是一口阳气,提肛是最好的提升阳气的办法之一;二是可以通利大便,延迟或减轻肛周疾病的发生。一般每天提肛次,大便不畅时需每天提肛次。
一招制敌: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痛风腺肌症失眠抑郁高血压糖尿病等54种典型病症解决方案如文章有用,请点亮“在看”支持
林超岱主任医师分享与转发是更大的支持,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