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

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

——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

作者朱越利教授

现存较多涉及或专门讲述黄赤之道的道经,包括《女青鬼律》、《太上洞渊神咒经》、《洞真黄书》、《上清黄书过度仪》等四部,后两部是纯粹的黄赤道经。虽然总称黄赤之道,但每部经的黄赤之道都还有具体的名称。如《女青鬼律》中称三五七九之道,《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称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洞真黄书》中称天地大度之道。至于《上清黄书过度仪》,则专述黄赤之道的过度仪式。

一、黄赤道经

《道藏》中保存下来的《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皆专述天师道的黄赤之道。“洞真”和“上清”二语是上清经名前端常见的标记。《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二经名虽然各戴一顶上清经名的“帽子”,但二经却不是上清经,而是天师道经。

除了内容专述天师道的黄赤之道之外,判定《洞真黄书》为天师道经的重要依据还有三点。首先,经中自称为张道陵受授。其次,经中尊奉“天师、女师、系师三师君”等天师道祖师。再者,经中指三天正炁、玄元始炁为宇宙本源,描述大赤天、清微天、禹余天(合称三天)等最高神仙世界和泰清玄元上三天君等神。这些均为六朝天师道所尊奉。

《洞真黄书》自称为张道陵受授。其曰:“天师以汉安元年壬午、二年癸未,从老子稽首受《黄书》八卷。《赤炁》、《三炁》、《九符》、《七符》各一,《玄箓》一,《混成》一,《中章》三,《神箓》一,口受。二十四日(神)乙巳日中,历度二十四卷(炁),上下通到二十四[日]。己巳日口授升、长、稚、英等,宣天地大度,皆明知。择其人,择其骨,择其德,要死为效尔,乃传两卷。[天师曰:]‘神宜不妄施,六甲五行,二十四炁,九宫八卦,阴阳度世,消灾保命,服食三微,[乃]《虚无秘经第八》,勿妄传’”(1)。这段话明确指出天师道《黄书》凡八卷,指出第八卷原名《虚无秘经》。其述第八卷的内容“神宜不妄施,六甲五行,二十四炁,九宫八卦,阴阳度世,消灾保命,服食三微”等,恰好概括了《洞真黄书》的内容。其意旨在告诉读者,《洞真黄书》为《黄书》的第八卷。《洞真黄书》又曰:“以汉安元年七月七日中时,太上老君授与张陵……道陵以二年,岁在癸未,正月七日日中时,授与赵升、王长、王稚、王英等施行《黄书契令》、九宫禁忌,知男女官神所治,第八卷要言出其中。升等授三夫人于庄山北望治”(2)。这两段话,是文献中关于张道陵受授《黄书》之说的最早出处,亦神话依托之辞。

张道陵受授《黄书》的神话依托之辞被许多人信以为真,这正是《洞真黄书》作者所期望的效果。但张道陵却因此蒙受佛教界的攻讦,可能为《洞真黄书》的作者始料不及。如梁刘勰《灭惑论》指责道教下品效法张陵、张鲁曰:“《黄书》御女,诳称地仙”(3)。北周释道安《二教论·服法非老第九》罗列张陵“妄说”,辟“含气释罪”一条,注曰:“妄造《黄书》,咒癞无端”(4)。此注全引释玄光《辩惑论》之语,将《黄书》归于张陵所著。唐释法琳《辩正论·九箴篇》曰:“寻汉安元年,岁在壬午,道士张陵,分别《黄书》,云:男女有和合之法三五七九交接之道,其道真决在于丹田。丹田,玉门也,唯以禁秘为急,不许泄于道路。道路,溺孔也,呼为师友父母,臭根之名,又云:女儿未嫁者十四已(以)上,有决明之道。故注《五千文》云:道可道者,谓朝食美也。非常道者,谓暮成屎也。两者同出而异名,谓人根出溺,溺出精也。玄之又玄者,谓鼻与口也。陵美此术,子孙三世,相继行之”(5)。法琳以《老子想尔注》的内容比附《黄书》,煞有介事。两《弘明集》以讹传讹,借题发挥,给历史真相造成了更大的混乱。

除了内容皆为黄赤之道之外,判定《上清黄书过度仪》为天师道经的重要依据还有四点。首先,经中尊奉“天师、嗣师、系师、女师、三师君夫人”等天师道祖师。其次,经中尊奉太上无极大道无上玄老大上三炁君、太清玄元上三天无极大道、太上老君、太上新出老君、太上丈人等天师道之神。再者,经中要求弟子在师治受道,治即天师道宗教活动场所。另外,经中希望道徒努力成为种民或后世种民,这是天师道的传统要求。

《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叙述的天师道黄赤之道及其传授源流,与《女青鬼律》和《太上洞渊神咒经》皆相吻合。故《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二经所述黄赤之道当源于四世纪两晋之际,所述张道陵受授神话当源于《女青鬼律》,并有所发展,增饰了张道陵受授《黄书》的新说。

《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用语相同,盖撰于同时。

《太上洞渊神咒经》尚没有在《黄书》前面冠以“洞真”或“上清”之号,故而,《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成书的上限,当不早于《太上洞渊神咒经》,即不早于公元年。《弘明集》卷8释玄光《辩惑论》录黄赤之道的咒语曰:“天道毕,三五成,日月俱。出窈窈,入冥冥。气入真,气通神,气布道,气行奸。邪鬼贼,皆消亡。视我者盲,听我者聋。敢有谋图我者,反受其殃,我吉而彼凶”(6)。此咒也见于《上清黄书过度仪》(7)。《弘明集》前十卷为梁释僧佑撰。僧佑卒于天监十七年(年)。《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盖不迟于此年。大致说,二书当出现于宋、齐、梁初时期。

吉冈义丰认为《上清黄书过度仪》的内容结构与密教经轨次第似相合,并且佛经也讲“过度”,他推测《上清黄书过度仪》盖撰于六朝末年,是了解道教与密教思想发生关系的早期资料,值得重视(8)。六朝末陈朝时期似乎稍迟了一些。小林正美判定《上清黄书过度仪》为天师道经的依据中的那些新名词,如新出老君、太清玄元上三天无极大道、后世种民、女师、三师三夫人等,均最早出现于刘宋《三天内解经》、《大道家令戒》、《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中;《上清黄书过度仪》模仿的佛教的三归、首体投地等仪式,最早提倡这些的道经是刘宋《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故而推测《上清黄书过度仪》为刘宋末南齐时期江南天师道三洞派的作品(9)。其关于《上清黄书过度仪》编撰时间的推测,与笔者推测的问世年代,很接近。由于《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继承了公元四世纪两晋之际更原始的黄赤经,所以这些新名词和新仪式也可能出现得更早,但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

尽管《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戴上了上清经的“帽子”,但南北朝时期其它黄赤道经并没有纷纷仿效,反而仍保持着天师道的本来面貌。如南朝天师道经《正一法文法箓部仪》要求信徒受《黄图契令》和《真天赤箓》,二者合称《黄图赤箓》。称《黄图》者不多见,著录《赤箓》者却有一些。如《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赤箓》,《赤松子章历》卷4著录有《赤天中部赤箓》、《混沌赤箓》等。《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载神话说,太上老君令张道陵置《黄老赤箓》。其余诸经中还有《黄赤内箓》(《登真隐诀》卷下)、《黄道赤炁》(《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等名称。《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法次仪》将《黄赤券契》和《黄书契令》同列为三一弟子赤阳真人应受经。

黄赤之称可能有其它来源。如合气之术本为阴阳之气交合,阴阳之气即黄赤。《阳气黄精经》述内丹云:“阳气赤,名曰玄丹。阴气黄,名曰黄精。阴阳交合,二气降精,精化为神”(10)。日月即阴阳。《礼记·乐记》曰:“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11)。黄赤之道也以天地日月喻阴阳、男女、夫妻,而一般将日月的颜色视为黄赤二色,如《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经》曰:“日精赤,圆形而方景……月光黄,其气方精而圆象”(12)。黄赤之道的得名盖也与日月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黄赤之道的主要符箓为黄赤两种。

二、三五七九之道

《女青鬼律》是一部避鬼治鬼的律书,详述众鬼的居处、姓名及危害,教导信徒通过遵守禁戒、使用符咒、呼名识鬼、上章奏表等手段,躲避鬼害,或者将之制服。其宣称长生之房中术三五七九之道,即黄赤之道,也是避鬼治鬼戒律的组成部分。《女青鬼律》所述三五七九之道大致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三五七九为天神、身中神。

《女青鬼律》以炁概念为基础,构筑鬼神说。其所说的炁,不仅具有与元气相同的自然和哲学属性,而且具有超自然、超社会的能力,是神鬼、生命源泉、毁灭力源泉等的同义词。《女青鬼律》说,神受天地元炁,鬼受五方逆杀疫炁。神炁主生,鬼炁主死。神炁也称道炁。从神炁来说,神就是炁,炁就是神。《女青鬼律》以炁塑造了三五七九神,要求信徒信奉。其曰:“子之长生出子心,三五七九一为亲,唯炁大正为种民,解脱罗网具身神”(13)。这是说,三五七九就是一,就是炁,就是神,信徒如果追求长生,就必须从心里亲近尊奉之。

三五神因是炁,故可以在天上。《女青鬼律》曰:“天有三五,子自不知,何得言道不神”?“今当纪别鬼名,定立三五神以治鬼”(14)。《女青鬼律》没有说明三五七九都是哪些天神。其卷1有“服天三五考煞鬼”。卷1又曰:“北斗主煞,南斗注生。煞是天纲,生是三台。自如人身,上应天地。法之日月,道在不远。三五来反,超然其可贵也”(15)。三五似乎与五斗、三台神有关。

三五七九神也住在昆仑山上,也可入住人的身体中。《女青鬼律》曰:“三五七九道炁尊,治在清微昆仑山。近见三天入人身,解脱网罗拜老君。”又曰:“天地阴阳人为先,五体骨节皆有神,乐人长生俱飞仙,除辟大厄却灾患。少知三五以治身,长行七九真炁分,太平度世为种民,天下男女合如云(16)。三五七九是身中二十四神,还是入住人身中协助原有的身中神?不明。

除了三五七九神之外,《女青鬼律》的房中术还重视道父母和二十四神人。其曰:“如可仙,化民一千。不知道父母真名,故为俗人。道士虽知《黄书契令》,不知二十四神人,故为伪人”(17)。治鬼的神还有许多。

第二,三五七九是生炁。

《女青鬼律》将三五七九视为生炁。其曰:“日月列布如流星,三五七九道炁明。分布九州若父兄,皆同一契心合并。义各如一道引经,黄赤大要守长生……以日为夫月为妻,天气交接等何如”(18)。这是说,三五七九道炁无所不在,存在于日月运行之中,存在于九州大地,好像是给予人生命的父母。如果通过导引、房中术守住并获取它,就可以长生。故其曰:“三五七九之日慎行生炁。子依吾图局,不犯三炁。如可仙,化民一千”(19)。这是要求在修三五七九术时一定要爱护三五七九生炁。生炁大概就是精。

坚守并获取生炁,就需要具体的性技术。《女青鬼律》批评一些人曰:“不行三五唯邪淫”(20)。“三五”与“邪淫”二词相对使用,三五盖是性技术。

第三,三五七九是符箓。

《女青鬼律》说符箓可以给信徒带来三五七九神和生炁。其曰,太上大道对天下男女说:当遭到逆煞之鬼侵害而生命危在旦夕之时,“汝曹自可按吾图书,视鬼等名,施吾太玄之下符,上三天生炁,三五七九之生,以与天民,天民死而更生”(21)。施符箓以后,三五七九神就会进入天民身体,使他们起死回生,这些符箓应是三五七九符箓。

《黄书契令》是施行三五七九道时的重要的符。《女青鬼律》提到的另一种重要的符叫做《赤炁》,不准传俗人。我们难以知道太上之下符是否就是《黄书契令》及《赤炁》。

第四,禁忌。

《女青鬼律》卷3开列了22条“道律禁忌”,实即戒律。其中至少有11条的内容与三五七九之道及性道德有关。

首先,《女青鬼律》的戒律要求信徒尊重三五七九之道,听从道师传授,如法如仪,不私自传法,不冒充道师聚集男女私自行法。总之,维护道师的权威。其第15条曰:“不得……不信三五,评论天气长短。”第19条曰:“不得行道之日,贪色淫心,行气有长,自解不已,私共约誓,因生不孝,奸心五内。”第20条曰:“不得思神不报,因行生气,取降元炁,贪淫爱色,手足不离,弥日竟夕。”第21条曰:“不得以赤炁妄传俗人,口手胸心更相交接,委道自叛,师主无法。”第8条曰:“不得斗争言语,因醉淫色,假托大道,妄言鬼语,要结男女,饮酒食寅。”第9条曰:“不得游行东西,周合男女,消灾不解,因成邪乱。”第14条曰:“不得嗜欲恶失,男女聚集,妄道邪言。”第八、九、十四等3条,从反面证明两晋时期广大农村不合天师道规范的性聚会大概是不少的。

其次,其戒律要求信徒交合时心情平静,不要冒犯日月星辰。前者包含着医药养生的道理在内,后者则属于星神崇拜。其第5条曰:“不得传虚两舌妄语,喜怒无常,专行逆煞,不慎阴阳。”其第11条曰:“不得露合阴阳,触犯三光,因酒往还,承威相接。”

再者,其戒律禁止与童女行三五七九之道,禁止破坏他人家庭关系。其第10条曰:“不得传道童女,因入生门,伤神犯气,逆恶无道,身死无后。不得反男为女,阴阳倒错。”其第18条曰:“不得干知人事,宣布他家,藏善出恶,奸人妇女,谋图人婿”(22)。由此可以看出天师道试图把宗教活动与家庭生活分别开来的性道德观。至于禁止在行法中男女调换角色,则属于如法如仪的要求。

第五,道师过度。

《女青鬼律》卷5曰:“何不少学得神仙,太平过度为真人”(23)。过度有整整一套祈禳仪式,仪式中授符箓、咒诀和性技巧等,并实际操作。

当然,三五七九也可能还有其它用法。有学者认为三五表示间隔日期、三气五气、位置、日月北斗五星,七九表示灾厄末劫,三五七九相加为二十四的概念,代表“六合”之日期等(24)。

“三五七九”既是神名,是符箓之称,为生命之母,又包含着性技巧,故《女青鬼律》传授的房中术叫做三五七九长生大道。《女青鬼律》给予全力倡导,其曰:“三五七九,长生之本……子有心分,来入吾炁,自当思行仁义,六合守忠,专一养性,以道为家”(25)。

“三五七九”属于隐语,为天师道祈禳斋醮房中术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

《太上洞渊神咒经》所述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的内容,与《女青鬼律》的三五七九之道基本相同。其也叩拜三五七九,行三五七九,其卷20曰:“凡人已死不及三七日者,十年、五年、百年皆可追作功德耳。但为亡人十炼行善,行二(三)五七九,立功补过”(26)。其将三五七九之道称为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卷10曰:“道士三洞之师,但入静室,启得同志道士,行九一之炁,亦行三五之炁,诸天力士、神王、金刚无不降也。此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天人灵妃一切天人来下,助子之心,官事、疾病无不瘥也”(27)。其也要求佩符,卷20曰:“若先亡人无箓,亦加箓,与之《天玄黄书》。此乃大经,统受此一契,无不包通也。生人无大箓者,亦可受《十将军》,奉佩《天玄黄书契令》,使可受三洞耳”(28)。其也要求过度,卷20曰:“夫受《黄书》,三师过度”(29)。

《太上洞源神咒经》没有专门将有关戒律列成若干条,但并不乏此类阐述。

不过《太上洞渊神咒经》受上清经派影响,吸收《黄庭经》,自称三洞道士,其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与《女青鬼律》的三五七九之道也有一些区别。

首先,《太上洞渊神咒经》将《黄书》及券契分为“天上的”(亦称天玄)和“世间的”(亦称天下或今世)两类。《太上洞渊神咒经》进一步提出,洞渊派道士今后不再受《世间黄书》及契令,因为那样作只能当小道士,不能成仙,今后应当以《天上黄书》及契令为上等,受之可当大道士,可成仙。其曰:“道言:自壬午之后以来,复奏章,不复受《世间黄书契令》。天女所受,无门而受。自此以去至癸未之年甲申过者,不复用问《黄书契令》,直此《天下黄书》耳。若正受《世间黄书》者,不得上仙。若男女之人先无仙箓者,但与《十童子》、《一将军》以上,便受《天上黄书契令》。三师若一师之,亦是大道士也,便可经契耳”。“道言:自今以去,《天上黄书契令》并经为上。不复受者,《今世黄赤紫符》也。”“空受《内外黄赤紫符》,小小道士耳”(30)。《今世黄赤紫符》或《内外黄赤紫符》也属于《世间黄书》券契之列。《太上洞渊神咒经》贬斥天师道的黄赤之道,推崇本派的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实质内容其实变化不大,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已。

《太上洞渊神咒经》煞费苦心玩文字游戏,为的是从组织上与天师道划清界限。但由于洞渊派也是民间道派,故而界限并不能严格划清。《太上洞渊神咒经》曰:“道士悉奉三洞之人,不得与黄赤之道士俱游也。奉经道士,三洞法师,当入山远避浊世。若在人间,男女黄赤道士自别立治舍。若欲同之,取求良日,庚申、甲子、丁卯、己卯、八日、十二日、二十二日、九日、一日、十八日,合日也”(31)。什么叫“同之”?是共用治舍,还是合作修炼?不明。但至少是在某些日子里可以来往接触。

《太上洞源神咒经》卷1将赤炁作为鬼王杀恶人的手段之一(32)。这与《女青鬼律》中的《赤炁》符不同。此大概也是《太上洞源神咒经》并不自称黄赤道士的原因。从基本内容看,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仍属于黄赤之道的范畴。

四、天地大度之道

《洞真黄书》有文有图。图凡13幅,配合文字。该经没有自称传授何种道术。因经中说张道陵“宣天地大度”,故借用为名。

全经除夹叙所谓张陵受授《黄书》八卷之说外,其余皆为述黄赤之道的隐语,包括六部分内容(33)。

1、六合八生大度之法。所谓大度,是指八生,即二十四神乙巳阴阳大度,乘二十四炁,“夫妻结精成神”,两半成一,行九一勿妄施(34)。据《上清黄书过度仪》,八生包括八种交合姿势。此法又曰:“天地六合人六合”(35)。这是要人仿效天地六合。所谓人六合,不是指身心、身体中宫窍或经脉等相合,而是指男女交合,具体来说就是六甲阴阳相配,包括男乘三甲,女乘三甲,以及六癸诸炁,“甲子五炁施,甲午八炁施,甲寅九炁施,甲辰九炁施,甲申六炁施,甲戌六炁施”(36)。其说明是道出三五七九。施盖是交合之义,六甲不知是指神名还是日期。此外还包括过度戊己,历度三五,勿过七九。此部分主要内容盖是要求存思身中二十四真,控制交合节奏,变化交合姿势,贵精节精,结精成神。

2、五行男女生禁忌。以干支五行、四季物候指导男道师与女弟子配夫妻。疑用以指导交合。

3、八卦九宫月生。述八卦之天象、物象和人象,以文王八卦配九宫、洛书、地支。《上清黄书过度仪》布九宫,内容是男女思五脏,依八卦、九宫、洛书而用手足身体各部互相触摸,边言八卦边行。疑行即交合。此部分盖与之同。月生是一月三十天逐日标有数字。前九日后注明“中雨”。十日至十五日每日皆“行三五七九”,继而曰:“此为六合部(都)成日月,此中不得妄雨。”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后注明:“此旬中可一雨,天地阴阳夫妻之行。”继而曰:“其余七八属戊己,不可妄行各自启。自守结气,两相含生。择其骨,慎勿犯之”(37)。自远古时起,“云雨”即交合施精的比喻之辞。月生盖是规定每天合气时出入次数,及如何控制施精。

4、八风二十四雨三五施行七九度厄。排列八风二十四雨、三五七九、三元、六甲炁、六癸炁等。《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述八风。此部没有展开八风的详细内容。其中使用雨、施、天地大度、阴阳六合、胎息、禁忌等词语,知其用以指导交合。

5、过度戊己消灾保命。内容包括男女一起导引、行三五七九、思神、胎息、念咒、保精、过度、越罗网、解结、呼神、召神、佩符、受箓等。出现的神包括道父、道母、左无上、右玄老、中太一、玄元始炁、三五七九、二十四神、丹田神、男神王文卿、女神卫上卿、甲子神、三官、阳神、阴神、六癸神、三天师、三天等。

6、服食三微历度三炁。诵咒请三炁君、四方夷蛮戎狄炁君、三天君将吏、十二时君等授书,监察过赤炁,过度灾厄,保佑升天。

书中坦然描述道师传授并与男女弟子一起施行房中术之事,并不避讳,但具体方法仍以隐语遮盖。大致可以看出,其法将服符诵咒、思神呼神、礼神拜神等活动,与性日历、性技巧等结合在一起,希冀获取生气,消灾去病,养性保命,长生成仙。其法强调“道出三五七九”,“行三五七九”等。

《洞真黄书》的天地大度之道,与《女青鬼律》的三五七九之道和《太上洞渊神咒经》的天真及天人天女之术一脉相承。由于前者是专述黄赤之道的经书,故披露的内容比后二者更具体,更丰富,也更复杂。

五、黄书过度仪

《上清黄书过度仪》传授黄赤之道的过度仪式。“过度”二字涵义较多。一是去灾避祸,如“过度诸灾”,“历度三灾,过我五厄”。二是祈禳,如“共度诸神贤者”。三是越过,如“过度天罗地网”。四是交合,如“过赤炁”。五是总括前四种涵义,如“乞师过度”。《上清黄书过度仪》经名中的过度,即第五种涵义。

《上清黄书过度仪》规定,过度仪需在治或靖中举行。年轻弟子必须在20岁以前过度。20岁以后入道的弟子,入道时即需过度。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师徒双方可以是乾道(男道士)度女弟子,也可以是坤道(女道士)度男弟子。从正文和引文看,描述的是一对一的仪式。

《上清黄书过度仪》将整套仪式从头至尾分为20个程序。按20个程序之后,实际还有3个程序(38)。依次如下:

1、入靖。弟子拜师求度。

2、存吏兵。男女手指相贯,各存思所佩符箓上的吏兵前来保卫自己。

3、思白气。各存思丹田白气。

4、思王气。各思四季不同颜色的五行王气,同时服气。

5、咽三宫。各存思三元生气,同时咽气、服气。

6、启事。道士召请身中神上天,向三炁君、三师君、黄书契令腹目君诸神将吏禀告过度之事,请求保佑。

7、越地网天罗。边念左无上、右玄老、后太上边过,祈祷圣父母王文卿、卫上卿除自己死籍,上生籍。疑边念边过即交合。

8、朝四尊。四尊为道父甲寅神明文章、道母甲申神扈文长、师父甲子神王文卿、师母甲午神卫上卿。共跪拜四尊,报告过度之事。

9、存思。对坐,思三炁入丹田中。

10、思十神。思干支十神上天转报,祈祷交合成功,去除九厄,得为种民。

11、配甲。配干支十二尊名,祈祷如上。

12、思五神。思太岁、今月、本命、行年、今日等五神,祈祷如上。

13、解手八生。包括戏龙虎、转关、龙虎交、龙虎梭、龙虎推、龙虎荡、龙虎张和揖真人。祈祷并不断念众神名。疑为不同姿势的交合,神名为交合动作的隐语。

14、解结食。师为弟子解衣带结,散发,一起坐纳生气,卧吐死气。

15、布九宫。思五脏,依八卦、九宫、洛书而用手足身体各部互相触摸,边言八卦边行。疑行即交合。

16、度甲乙。自我按摩,互相抚摸,互相对作各种动作,服气,存思无上玄老太一三气,存思青白赤三气和五脏气绕一宫,交合,甲咒曰:“神男持关,玉女开户,配气从阴,以气施我。”乙咒曰:“阴阳施化,万物滋生,天覆地载,愿以气施臣妾身”(39)。

17、甲乙咒法。念咒,服气,交合。其中言:“径进渊底。闭口。以鼻纳生气,口吐之。三啄齿。言‘九一生其中’。小退,还半首。度甲先行始生气”(40)。疑整个咒法的目的归结到最后一个动作,旨在食阴。

18、还神。存思诸气还身体五脏中。

19、王气。存思五脏气从鼻出,覆身,复入丹田。

20、婴儿回(包括断死)。二人以双足互相对峙作往还动作,自我按摩,作各种动作互视私处,互从头上过,再次越天网释地罗。

21、蹑时(包括谢生)。足蹑十二时,向道父母、师父母祈祷,谢恩。

22、言功。拜谢诸神保佑过度成功。

23、复官(包括言功)。请诸神还宫,再次表示感谢。

《上清黄书过度仪》不避讳道师过度异性弟子的情节。一些交合方法介绍得也比《洞真黄书》露骨,如裸体互视、互摩、相互跨越、联手导引、交气等。释玄光《辩惑论》刻画曰:“乃开命门,抱真人婴儿,回戏龙虎……交气丹田,延命仙穴,肆兵过玉门之禁,变态穷龙虎之势”(41)。刘勰《灭惑论》指责当时道教的“庸俗”行为包括“《黄书》御女,诳称地仙”,“斩缚魑魅,以快愚情”,“吏兵钩骑,以动浅心”等(42)。这些描画用于天师道祈禳斋醮房中术,大体不差。

《上清黄书过度仪》遵循一般斋醮仪的程序,开始时出官、关启,结束时复官、言功,中间要拜神、诵咒、祈祷。不同的是一般斋醮仪式由道士唱主角,而黄书过度仪由道士和信徒共同唱主角,一般斋醮仪式没有性活动,而黄书过度仪以性活动为主。换句话说,黄书过度仪将性活动放到宫观(治、靖)中的斋醮仪式中进行。

六、黄赤之道的特色

通过以上几部道经的讲述,可以看出黄赤之道是将符箓祈禳与房中术结合在一起,既以符箓祈禳保证和强化房中术的效果,又以房中术作为避灾去祸、呼神治鬼的手段。另外,房中术与道教斋醮科仪相结合,形成了道教房中术斋醮科仪,即黄书过度仪。

通过房中术进行祈禳斋醮,带有性巫术的色彩。这种色彩我们在《礼记·月令》所载祠高禖之礼中,在王莽试图感应天地的婚礼中,在《太平经》关于用积极生育去感应宇宙天地的论述中,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是,祠高禖等活动要达到的是求子,是退兵,是祈祷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而黄赤之道是祈祷自己成仙、去灾、获福。

师徒同行祈禳房中术仪式,早在汉代外丹术中就萌芽了。《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描述道士和女弟子素女一起行此种仪式,以助炼丹。其曰:“欲得清静冥室,不欲令唱(敞)露。与素女对步,各三步九迹。弟子在午,师在子。各叩齿三通。弟子右行,师左行。各相复位,素女还在子,师居午上,苣胜居中央。两手相叉,三取上元炁。师祝曰:‘苣胜皇皇,太一馀粮,九日九蒸,饵之金珰,苣胜将开,玉润金浆,升仙度世,位同仙王。’素女咒曰:‘苣胜苣胜,天道来应,妾履玄纲,仙人来承,服之升仙,位同安期’”(43)。

汉代已有三五七九术。《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的“与素女蒸胡麻法”曰:“欲得明眉目,口炁香洁,好唇齿,整饬衣裳,沐浴兰汤。不欲令妊身妇女、恶眼怀毒人触之。触之则药不成矣,徒服之无益也。行三炁,运五炁五咽,七炁七咽,九炁九咽。自此以后,九炁辄九咽,炁通而止。亦与天坠露阳之炁同”(44)。这里的三五七九炁未必是神或符箓,但却是房中术。

《洞真黄书》和《上清黄书过度仪》的描述显示,教授黄赤之道的道士们并不以公开谈性为忌讳,但对具体的术却不肯外泄,完全采用隐语传授。《周易参同契》吸收了大量《易纬》语言。黄赤之道继承了这一作法,不仅吸收了《易纬》,而且使用了大量阴阳五行术数,为其房中术裹上一层严密的隐语外衣。

男信徒被女道师过度,女信徒被男道师过度。男信徒和女信徒在行过度仪时的性对象都不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均改换了性对象。作为男女道士,他们过度的异性弟子象走马灯似地频繁更换。这些作为违反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黄赤之道还规定了不少夫妻二人裸体互视、互摸的修炼动作,这也为儒家思想所不容。

注:

(1)《道藏》33/下—上。《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

(2)《道藏》33/中。

(3)《弘明集》卷8,第68页下。《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据明刻本校刊。

(4)《广弘明集》卷8,第66页下。《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据明刻本校刊。

(5)《广弘明集》卷14,第页上。

(6)《弘明集》卷8,第65页下。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7)《道藏》32/下—上。

(8)吉冈义丰著《道教と佛教》第3册说:“《上清黄书过度仪》の内容は密教の经轨次第にならって组织さられたものではなぃかと考ぇられる.六朝末には成立してぃたことはたしかでぁるから、密教思想との交涉を知るための初期の注目すべき资料とぃぇよぅ”(第页。国书刊行会,年5月)。吴支谦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和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都说到“过度福德”(《大正藏》12/上、上)。

(9)见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第2篇第5章《上清黄书过度仪》,第-页。创文社,年11月25日第1版。

(10)唐释法琳《辩正论·九箴篇》引,《广弘明集》卷14,第页下。

(11)见《十三经》页。上海商务印书馆,年。

(12)《道藏》33/下—上。

(13)《女青鬼律》卷5,《道藏》18/下。

(14)《女青鬼律》卷3、卷2,《道藏》18/下、下。

(15)《道藏》18/中。

(16)《女青鬼律》卷5,《道藏》18/上下。

(17)《女青鬼律》卷3,《道藏》18/下。

(18)《女青鬼律》卷5,《道藏》18/中。

(19)《女青鬼律》卷3,《道藏》18/下。

(20)《女青鬼律》卷5,《道藏》18/上。

(21)《道藏》18/上。

(22)以上所述11条戒律,见《道藏》18/下—中。

(23)《道藏》18/中。

(24)谢聪辉《天师道“黄赤”教化的渊源与发展》,《宗教与心灵改革研讨会论文集》,第页—页。

(25)《女青鬼律》卷5,《道藏》18/上。

(26)《道藏》6/74下。

(27)《道藏》6/37中。

(28)《道藏》6/74下。

(29)《道藏》6/79下。

(30)《太上洞渊神咒经》卷20,《道藏》6/79上、77下—78中。

(31)《道藏》6/37中。

(32)《道藏》6/3中。

(33)李零《东汉魏晋南北朝房中经典流派考》分为五章(《中国文化》第15、16期合订本,第-页,年12月),可参阅。

(34)《道藏》33/下。

(35)《道藏》33/下。

(36)《道藏》33/下。

(37)《道藏》33/下—上。

(38)李零《东汉魏晋南北朝房中经典流派考》将20个程序分为入静、告神、合气、谢神四部分(《中国文化》第15、16期合订本,第-页),可参阅。

(39)《道藏》32/下。

(40)《道藏》32/上。

(41)《弘明集》卷8,第65页下。

(42)《弘明集》卷8,第68页下。

(43)《道藏》19/上。

(44)《道藏》19/上。

二零零零年七月十九日

(《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原载《道韵》第10期,第~页。年2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7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