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最全惊蛰养生指南,惊蛰养生做的好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月启蛰惊蛰

年3月5日16:53

进入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与瘟疫

祖宗总结留下的规律: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中国古老的历法一次次证明着这个规律。

老祖宗留下规矩:年前储粮,打扫卫生,喝屠苏酒,过年贴春联,放鞭炮辟邪,那都是有讲究的!

惊蛰养生

今年的惊蛰节气为3月5日~3月20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孝经纬》:「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从惊蛰起为卯月,卯者,茂也,言阳生而滋茂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春雷预示着生长的季节开始了。

此时节宜户外小运动微汗,衣服增减适度,春捂秋冻。多吃时令春菜,少吃酸味,睡眠充足,安静神气。

01饮食,多吃清淡食物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如韭菜、芥菜、茼蒿、姜、韭黄、青椒等辛温之食,大枣、桂圆肉、葡萄干、枸杞、菠菜等补血养血之物。

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

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不慎造成胃痛、腹泻,可煮点生姜红糖水喝。

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生鸡蛋、兔肉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云笈七签》: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酱菜),发痼疾,动宿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鸡子,滞气。勿食小蒜,伤人志。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02穿衣,以捂为主

专家提醒说,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03运动,适宜舒缓健身

惊蛰期间,适宜在户外锻炼,吐故纳新,调和呼吸。而且春练以小运动为宜,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

活动到微出汗为好,如在阳光下散步、快走、体操、瑜伽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损伤阳气,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04起居,宜早睡早起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05情绪,宜舒缓

春阳上升,不仅是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就连心情也随之波动,「心动则五内俱焚」,时常出现激动易怒、敏感等。

此时应勤动脑体、不动心,感觉「迟钝」些好,不要太纠结于得失名利,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放下的时候不要舍不得,否则容易心动不宁、五脏不安。

06茶饮,升阳散寒

生姜、红茶各5克,红糖适量。生姜加水浓熬,取汁泡茶加糖,热服,尤其适宜受寒后饮用。

生姜是助阳的宝贝,特别是在早晨阳气生发之时食用,升阳、散一身寒湿的效果很好;红茶性温,温育人体阳气,暖胃,两者泡在一起是春季祛除寒湿的佳饮,也可帮助因饮食过量而囤积的废物排泄体外,保持身材。

少说话:养生又养心

自古以来,少说话的观点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赞同。药圣孙思邈提出“多言伤气”;宋人陈直在一部关于养生的书中将“少言语,内养气”排在首位。

同时,也有不少寡言养心神的妙招流传了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下:

双手握固:收敛心神

婴儿握拳头的方式不像成年人一样拇指在其余四个手的上面,而是蜷缩在另外那些手指下面,大拇指的指尖和无名指的根部相抵,其余四指回握。这种手式,就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握固。

《诸病源候论》有云:“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

古人认为无名指的根部是肝魂关窍之所在。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生而神灵,宝宝作为天地的精华所在,出生就已经会保护自己了。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

道家养生气功八段锦中,“攥拳怒目生力气”,攥拳的方法就是握固,握固法能“定魂魄、辟邪气、防疾病”。

心里害怕,惶惶不安的时候,尤其适合握固,会令自己安定下来。平时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握固,能帮助身体内守精神,给自己信心,告别担心和恐惧。

静坐:养心安神

静坐不仅对身体好,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长久的练习“专注”这件事,人的杂念少,气会很顺,身体很好。

古人认为盘腿可以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而不耗散。尤其是挺直脊柱,自然端坐的时候,会觉得气息顺畅,头脑得到气血充足。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

两腿交叉,屁股略垫高,盘腿而坐,脊柱自然挺直,自然就好……时间可长可短,短则十几分钟,长则数小时,只要你觉得放松舒服就行。若是腿麻了,就用舒服点的姿势,揉揉。不必强求。

中午没空午休的朋友,也可以抽一点点时间,听一首放松的歌曲,尝试一下静坐这件事。试试小古为您推荐的,补充五脏六腑所需要的能量。

即使再忙,内心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也请你不要忘记爱护自己的身体,慢一点,照顾好它。

叩齿吞津:滋养五脏

人的口水分“唾”与“涎”,当中“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唾和涎是肾气和脾气所生化之物,合称“金津玉液”。

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藏精,精化津液而濡养全身,道家认为,口水是人之精华所在,每一滴都很珍贵。

惊蛰养生要点宜升发

在中医看来,惊蛰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多吃“助阳升发”的食物,如韭菜、芽菜之类,取其“升发”之性。

而此时的时令食物,如春笋、水萝卜、木耳菜、豆芽、银耳等粗纤维蔬菜都很不错,常吃可帮助肠胃蠕动,防治便秘。

除了以上介绍宜生发的食物之外,小古也为您推荐古易方药食同源的食品,在惊蛰前后几天,尤其是3月5号11:00-13:00之间可静坐(每天坚持静坐效果更佳),同时午饭后半小时服用离宫元和既济元各3粒,有助阳气升发。

加点甜

此“甜”并非是要吃上一堆甜腻的糖果或奶茶,而是指惊蛰期间要多吃能“生津润肺”、口味甘甜的食物,比如大枣、山药、梨等蔬果。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尤其是“雪梨”,味道清甜水分多,还能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每天都可以吃一些。

少吃酸

中医认为,酸能补肝,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春季肝气较旺,为平衡内脏,惊蛰时节要少吃酸味食物。

这个时令,“补阳气”很重要,养生应该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才能生机勃勃。

慈养济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角度,以中医养生和易经智慧为理论基础,以多年实际操作案例为实践基础,将“五行”、“五方”、“五常”、“五脏”、“五毒”与人的生命有机结合,建立了独有的健康观和养生观。

既济元(促进阴阳平衡)

滋养心脏,辅助调节心律紊乱,心绞痛,打呼噜,心脏早搏等。

主要成分:枸杞子,佛手,龙眼肉,杏仁,乌梅,橘皮,薏苡仁,山药。

“既济阴阳”——有助于调节身体阴阳平衡、帮助调补气血,阴阳平衡就会保持健康的生命状态。

离宫元(五行属火)

辅助调节血压。

主要成分:葛根,决明子,木瓜,麦芽,淡竹叶,玉竹。

“离卦心礼”——有助于补充五行属“火”的营养能量,帮助补充、调理,逐步恢复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活力。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