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总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对很多朋友来说,也许你感叹因为年初的时候不注意养生,以至于年底的时候,大病不犯小病不断,也许你真的很忙,没空去记那么多的养生方法,但是心中却仍然有一个期盼健康的梦!既然万物都重新开始了,让我们也从现在做起,学习春天的养生之道吧!
一忌伤肝
医院消化内科孙刚主任提醒您,春季首当其冲的保养对象就是我们的肝!为什么这么说呢?春季是大自然阳气萌发的季节,树木草丛都披上了翠绿的新装,而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五行就是“木”,而其对应的五脏便是肝!
我们想想看,春天里是不是树木都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呢,这个特点跟中医所讲的五脏中的“肝”的功能特点相似,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的作用。所以春季的五脏归属为“肝”,自然养生的重点也是肝了。
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罴极是力大至极而耐劳之意。肝为罴极之本,是指肝为人体力量最强大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所以肝健康的人总是精力充沛,但是不是说精力充沛就要透支肝的能量。比如很多人在春季想给工作或者学习开个好头,经常熬夜加班或者学习,觉得自己年轻,精力充沛没有问题,殊不知这种行为非常不利于养肝。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也算是预防“春困”最简单的办法。
二忌食酸
医院消化内科孙刚主任介绍说,中医养生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故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而中医认为,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如果平时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体消瘦、舌红少苔,那么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
三忌单薄
春天虽然让人感觉温暖,但毕竟不是夏天,医院妇产科刘德佩主任提醒各位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朋友,有三个地方不能着装太单薄。
第一个地方是脖颈,春季的温度早晚还是有些凉意的,这个时候不能忽视颈部保暖,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第二个地方是肚脐。肚脐被中医称为“神阙”,这个穴位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阙为任脉所生,而任脉与督脉、冲脉同出胞中,为一源三歧,具有总领诸气血的作用。因此脐与诸经百脉相通,如果春寒侵袭这个地方会影响全身经络。
第三个地方是下肢。很多女性到了春节下肢穿得相对单薄,也许是为了追求美感,但是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显现!中医认为,“寒主收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当人体气血不足受寒时,不能温润肢体、推动血脉,就容易发生下肢抽筋和疼痛,春季阳气萌发的时候需要呵护,这是需要注意的。
四忌熬夜
《黄帝内经》提到了“春三月,夜卧早起”。意思是睡觉要晚一点,起床要早一点。因为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白天变长,晚上变短,所以人应该顺应自然,活动的时间也要相应延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夜卧,指的是相对于冬天来说,要睡得晚一点,但也要保证在十一点钟以前就进入熟睡状态。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这段时间是胆经及肝经运行的时间,前面我们说到了春季养肝是第一位的,所以这个时候更不能熬夜。
五忌伤风
春季重在防风邪侵,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黄帝内经》里“风者,百病之长也”,就说明了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春天防病,首当防风。“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之有时,是说对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比如过堂风,迅疾、猛烈,最易使人致病,故不宜在过堂风中久留,更不能在此处睡眠。
一宜披发缓行活气血
医院神经外科李元洋主任介绍说,马尾辫造成头痛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的头皮布满了神经和血管,相当敏感。一旦有不当的压迫、拉扯都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缩、神经反射,引起头痛。因此,马尾辫不宜长时间扎,一旦有了可放松的时机,应赶紧取下发箍,让头皮休息一下,试试“披发缓行”,有助于头部气血的顺畅。
特别是头发过长、过多的女性不宜尝试这种发型,因发辫的重量较大,对头皮的伤害尤其严重。此外,春季里经常梳圆髻的女性,可能会遇到和马尾辫同样的问题,不宜盘得过紧或经常保持这一发型不变。
二宜懒腰配合深呼吸
医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按照中医的养生保健理论,立春节气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
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清晨刚醒来或工作劳累时,伸一伸懒腰会有说不出的惬意。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对肝脏的保健效果。
伸懒腰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要松弛下来,尽量呼气,这样锻炼的效果会更好。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做这一动作,还可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三宜捶背提肛发阳气
医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门诊杨晓辉主治中医师介绍说,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下,每日1-2次。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其具体做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一般若能坚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见效。
来源:通讯员杨璞记者于丹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