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以下养生内容,乃鄙人见解,仅供参考。

首先,什么是养生。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最早的养生著作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不是一本医学著作,其实它是一本养生大全。现在很多人,一致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著作,这违背了内经成书者的意愿。黄帝内经八十一篇,都是在讲如何让人长寿不得病。最后只有十三方,那是看病的,说明在内经时代,用药用方的并不多。内经时代的人,若治病还是针灸为主。我说这些想表达一个信息,就是上古之人,养生重于治病。治未病重于治已病,这才是中医的根本思路。那么如今,我们只有回到内经时代,回到它成书的意境中,才能找到中医的根。

医学著作,其实是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这是医学,系统的医学。可是,这离上古时代已经很远了!

我们看看内经时代是怎样的。

寒,在内经时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能理解的是寒气。寒在内经时代往往也指代一切邪气。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我们如何来理解?我们看一些病例。

中草药是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用的是药物的四气五味:温、凉、寒、热,酸、苦、甘、辛、咸的升降沉浮,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养生,养生命循环之平衡。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字面意思是在寒冬季节,阳气封藏,人们也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减少户外活动,避免被寒气侵入身体。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就是说冬伤于寒,血气外应,封藏失职,则精不能藏,精不藏,则难应起亟之用,至春气候多变,机体难以适应之,故必病于温。

丨病例分析:白癜风

我们知道白癜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就是大多数都是春季开始发病,所以好多医疗机构和白癜风病人都在春季到来才去想到防止白癜风的发作和抗复发治疗。其实我认为这个干预节点还是有点晚,应该在冬季就开始干预。冬季,有些动物会有冬眠现象,其目的就是机体调节机制降低新陈代谢和体温,相当于冬藏,到春天就可以正常自由活动了。由于快节奏和无规律的现代生活方式,好多白癜风病人在冬季透支过度,到了春季万物生发季节,由于不能适应季节变化,皮肤的新陈代谢就出现了问题,如果内在有白癜风的遗传基础,白癜风的发作就不可避免了。

内经的理论是,冬藏这个藏,意义重大。

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內經有言: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髒,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

关于冬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早有详细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文字的意思可归纳总结为三点,即闭藏、御寒、养肾。

闭藏,顺应自然天人相应。

冬季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是万物收藏之季。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中医倡导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应,与万物沉浮,即《史记》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人体由近万亿个细胞组成,在寒冷的冬季,每个细胞的活跃度、代谢水平都会有所降低。人体整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整个人的表现应该是多静少动,冷静内敛的,如同蓿根植物、冬眠动物,顺应了自然的规律,便能得到自然的帮助,便可借助自然之力来祛病养生,以“闭藏”的方式度过冬季,使我们身体更好地储备能量,以期来年春天更好地生长。

早卧晚起,闭藏阳气。

所谓闭藏乃是闭藏“阳气”。简单说,阳气就是“身体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冬天阳气收敛,深藏于体内,闭藏阳气就是要封闭、隐藏阳气,勿使其外泄,以使阴阳相对平衡。所以冬季养生在起居上的要求便是“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里的“早卧晚起”应该是太阳落山睡觉,太阳出来起床,对于没有电的古人来说,完全可以做到。但对今人来说很难,因为大家一早就要去工作,很晚了才下班,还要看电视、上网,各种应酬,夜生活丰富。这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冬季更易使深藏内敛的阳气受到扰动而损伤。

适度运动,无扰乎阳。

冬藏也不是说冬天什么运动也不能做。俗语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使身体微有汗出,使气血静而不止,阴阳更加调和,避免因闭藏少动而出现疲乏懒散、无力昏沉等症状。

鸟因迁徙而羽丰,兽恃蛰伏而体壮,人靠冬藏而健强。冬季气温低,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黏滞性增高,韧带弹性和关节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应尽量避免做过于剧烈的活动。

运动前应做热身,活动肢体和关节,待肌体适应后再增加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对于洗凉水澡、冬泳这类自我挑战的活动,一般人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冬季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后身体大汗淋漓而受风寒,因出大汗时毛孔开泄,寒邪可长驱直入,损伤阳气。喜欢在冬季泡温泉蒸桑拿的人们,也要适度,防止腠理疏松寒邪直入。

调养精神,内心宁静。

冬季养生的重点是闭藏,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闭藏”,使内心静如止水,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因七情伤身。要保持精神安静,内心恬淡,多些善良之心、宽厚之心,戒除“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

在冬季,看到万物凋零,一派凄凉,人们往往触景生情,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担忧紧张、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状态,即冬季心理流感,这也是冬季焦虑抑郁高发的原因。对于这类人,最好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在寒风中嬉闹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时,更多的时侯是驱散心头的寒意,让心里温暖如春,这是治疗冬季情绪失调的最好方法。

第二,御寒。

御寒,远离寒邪,平安过冬。

寒为冬令主气,“御寒”为冬季养生之首要任务。冬季气候寒冷,寒性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寒冷是腰腿痛、膝痛、腿抽筋等在冬天加重的原因。一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且死亡率急剧上升。主要是寒邪使血管收缩痉挛、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致。

背部御寒,保护阳气。

御寒保暖应主要从后背和足部做起。俗话说:“风从颈后生,寒从脚底入”。颈后及整个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是人体的阳中之阳。寒邪易伤阳气,通过背部侵入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注意背部保暖,非常重要。有的人在冬季反复感冒或者持续咳嗽不愈,其实是与后背保暖不够有很密切关系。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冬季泡脚,引热下行。

脚位于人体最下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但同时也是阳气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很多阳虚者都会有脚发凉的情况,在冬季更为明显。冬季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泡脚,可以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阳气,引热下行的作用,对于下半身阳气虚阴寒重的病证非常有好处。

第三,养肾

冬季养生,首要养肾。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肾藏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冬天为肾主令,在人体五脏中,肾主水,为阴脏,寒气又通于肾气,所以冬天要养肾。

养肾失当,百病丛生。

冬天养肾,既要养肾阴肾精,也要养肾阳肾气。寒为阴邪,容易伤阳,因此冬天养生首要保护肾阳。

肾阳虚,则畏寒肢冷、腰以下冷甚,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小腹冷痛、白带清稀。

肾主纳气,肾气虚,动则气喘,肾主水,行水功能减弱可致水肿。肾为元气之根,肾气不足发展下去会致肾阴虚。肾阴虚,五心烦热。梦多眠少,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头晕耳鸣,咽干舌红。肾精不足,则头晕、神疲、耳鸣耳聋、发齿脱落、早衰、健忘、月经少、性欲减退、不孕等。

辨证施补,事半功倍.

冬季养肾,除了节制房事,保存肾精,还应当食药调理,补肾益精。补肾的中药、食物非常多,很多人一想到养生,自然想到用各种名贵的食材补养身体,其实,冬令补肾不是泛补、滥补,而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辨证施补,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要强调“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固密之所以如此重要,这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作了另外一个层面的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固密关乎阴阳之要,关乎不伤于寒,亦就是关乎杜绝最为影响健康的要素!

赞赏

长按







































广州白癜风医院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1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