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暑热,除了做吃瓜群众,你还有这些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本期导读

夏天的高温袭来,我们应景聊下暑邪的性质跟致病特点,以及如何祛暑。

暑邪致病

先看暑邪的概念。按照教科书,暑邪,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火热外邪。

《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说明暑邪有较明显的季节性。

对于暑邪的季节性,我们应该更灵活来看。因为如果将暑邪限定在夏至后至立秋前,对南方很多地方来讲其实并不适合。比如广东,秋天可能很热,有时到了冬天,还有20多度,甚至接近30度,一样有感暑的可能性。

因此不如说,暑邪是高温日照下发生,出现有暑性特征的病证。当然,说暑邪多见于夏季是可以的。

伤暑与中暑

暑邪致病,一般表现为伤暑或中暑。

伤暑,起病缓慢,病情较轻,也可以理解为一般的感暑。

中暑,发病急骤,病情较重。若伴有神昏、肢冷、抽搐,叫暑厥。

此中区别,要结合暑邪的性质跟致病特点来看: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邪是季节性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所以,暑邪伤人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之象,如出现壮热、恶热、面赤、烦躁、舌红苔黄,脉象洪大等症状。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升散,指上升发散。暑热之气蒸迫,热蒸气泄,则向上向外发散,易使人体腠理汗孔开泄,津液发散于体表,致大汗出。汗多则伤津,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少便干等症;

同时,汗孔为气门,汗出过多,气随液泄,也易耗气,出现气短乏力这些气耗的表现;暑性炎热、上

升,也易上犯头目,出现头昏目眩,面红表现;心在五行属火,夏气通于心,所以暑邪易内扰心神,出现心烦表现。如果在高温日照下,出现以上这些炎热、伤津耗气的表现,一般叫做感暑热,属于伤暑范畴。

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

最好最方便的就是吃西瓜。西瓜堪称「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甜多汁。

西瓜瓤:甘,寒,清热解暑,解烦止渴,利尿。用于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淋痛。

西瓜翠衣,即西瓜干燥的果皮,甘,凉。清热解暑,止渴,利小便。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另外香瓜、哈密瓜、鲜藕、绿豆、荸荠、苋菜、梨,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清解暑热,又能清泻身体产生的内热。

还可服用有甘寒清暑或辛凉发散功用的中药,如菊花、荷叶、竹叶、金银花、薄荷等。

食疗:荷叶、西瓜翠衣各10克,水煎滤取药液,加白糖少量,频频饮服。如果暑伤气津,可以用气阴两补的西洋参,或者生脉饮。生脉饮的组成是人参、麦冬、五味子。

方剂则多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3.暑多挟湿

暑热季节,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所以暑邪多挟湿邪为患,表现出暑热与湿夹杂证候。

临床除发热、烦渴等暑热表现外,还兼见四肢困重、胸闷呕恶、便溏不爽且黄臭等湿蕴症状。

这种情况一般用香薷饮,有香薷、厚朴、白扁豆三味药。但有医家觉得这个方凉性不够,后又加上银花、连翘,叫做新加香薷饮;也有用滑石与甘草6:1的配方,叫做六一散,都可清暑湿。

食物里清暑湿比较好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荷叶,一个是冬瓜。

冬瓜,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功效。暑湿季节,冬瓜与荷叶同煮,或是冬瓜煲薏米,都有较好的清暑湿作用。假如有人脾胃寒,又想清暑湿,可以加些生姜。

荷叶,性味微苦、微甘、微涩,性平,气清香。在中药来说,芳香可以化湿,也可以化浊,功用是: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

新鲜荷叶善清夏季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

下来是一款扁荷粥食疗方: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荷叶1张,大米50克。将扁豆、大米淘洗干净,荷叶洗净切丝,冰糖研细,煮成粥。可清暑利湿,和胃厚肠,降脂祛腻。

暑邪有阴阳之分

前面我们讲,暑为阳邪,作用到人体,容易产生炎热的表现,但要注意,暑邪影响人,不纯粹表现为阳证,暑证又有阴阳之分。

暑月受热,即为阳暑,多由盛夏之日,气温过高,或烈日曝晒过久,或环境闷热所致。

暑月感寒,即为阴暑,多由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致。其表现是:恶寒,无汗,发热,头身困重,或者泻下清稀,或者呕吐清稀,舌苔白腻,脉紧。这种情况下,一般用藿香正气丸,也可用前面提到的香薷饮。

中暑

以上讲了那么多,都属于伤暑,或者叫感暑。暑邪伤人,还有一种叫中暑,什么是中暑?

中暑发病急骤,病情较重,多伴有或轻或重的心神改变。一个「中」字,含有暑邪直中心神的意思。别忘了,心五行属火,对具有火热特性的暑邪特别敏感。

中暑分几种: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证中暑。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或有轻度发热的表现。

轻症中暑

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这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最好移至空调室,加快散热,给予清凉含盐饮料,体温高者给予冷敷。此时亦可以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和生脉饮。

重症中暑

在中医,分闭证与脱证。

闭证,一般有神志昏迷、高热、肌肉痉挛抽搐表现,比较像现代医学讲的热痉挛,中医辨证像热极生风。

这种情况,如果手边有中成药紫雪丹,是可以用的。另外,可以针刺或指压人中、曲池、合谷、内关、十宣等穴位。

注意:中暑时体温越高,危险度越高,预后相较而言越差。

脱证,一般表现为晕厥、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可能高,也可能手足厥冷,此时血压比较低,这比较像现代医学讲的热衰竭,中医辨证像气随津脱。

脱症的机制是:暑性升散,易引起大汗,大汗出则严重伤津、耗气。

此时,应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减少或脱去紧身衣服。

患者如果尚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此时应该补充大量出汗丧失的盐和水分,饮用含盐饮料或运动型饮料。还可用较大剂量的生脉饮,其中人参最好选择品质优良的。

如果体温较高,用湿凉毛巾敷在患者头部和躯干部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如果短时间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医院,或者打,寻求医学救助。此时配上现代医学的处理手段,会更稳妥。

暑邪VS火邪

大家发现没有,暑邪的性质跟致病特点,与火邪的性质跟致病特点,文字描述上很相近,都存在炎热或炎上,都容易耗气伤津,容易影响心神。如果临床上出现类似于这样的表现,如何判断是暑邪还是火邪呢?

有个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在高温日照下发病的,就是暑邪。

如果因现代医学讲的病原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从而出现了火热表现,那么就属于火热之邪。吃了上火的东西导致了热的表现,也属于火热之邪。

火热之邪,除了外感,还有内生。比如前面讲过的内火,内伤七情会引发火的表现;因痰饮、瘀血、结石、食滞等憋住了,妨碍了气的流通,气郁化火,也可能有火热表现。这些都属于火邪,而不是暑邪。

不过,针对清火跟清暑,有些药是相通的,比如石膏、青蒿、竹叶、荷叶、芦根、绿豆、西瓜、西瓜翠衣、冬瓜,这些药物清热、清暑都可以。

?

年中医一年通持续招募中...

这是一组集中式学习的课程

1年一年通课程学习=5年大学里的学习

提升你的知识汲取速度。

跟老师面对面学习最重要的是感受老师的气象,这就是价值所在。我们不光是学习知识和道理,更要感应气象,体会老师强大的正能量磁场。

——梁冬

如果你喜欢潘毅男神,欢迎来到正安广州学院的线下课堂。

想现场感受老师的课堂风采,

联系班主任报名来试听吧~

长按添加班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djrhys/8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