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冬病夏愈好时机

青少年白癜风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54230.html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三伏天艾灸是中医传统项目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大盛,艾灸可以增强体质,帮助体质不佳的人群养护身体,特别是阳气、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效果更是直接,可以温阳补肾。可以帮助身体化瘀,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常久坐,身体血滞气凝,常常身体酸痛,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身体毛孔都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做个艾灸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温通经脉。穴位选取内关、中脘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公孙等穴位。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以上穴位在不方便灸时,按揉也可。

大暑宜养心:

大暑时节,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应重在养心。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感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称之为“情绪中暑”。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直下,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因为剧烈运动会很大程度上损害人的阳气,所以大暑提倡“少动多静”,老人、小孩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都应该避免。平时可以多练习腹式呼吸和冥想。在清晨或者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适当进行小幅度和比较和缓的运动。比如:打打太极、散步、慢跑一类的,感觉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忌大汗,运动到大汗淋漓,容易导致脱水状态。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运动锻炼时更要注意,脱水容易诱发脑梗塞、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大暑饮食:

1、大暑时节,因为流汗很多,需要多喝水,平时最好以白开水为主,必要时适当喝淡盐水,用以维持身体必需。

2、大暑时节要少吃辛辣,这段时间肠胃吸收消化能力本就较弱,吃辛辣食物虽然可以开胃,却不能多吃,以免伤及脾胃。

3、大暑时节不要过量食用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泻、腹痛等相关症状。

4、大暑时节不要过度食用油腻食物,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加重人的疲劳感。

补气清暑,健脾养胃养生粥:

1.荷叶消暑粥:可选材料有荷叶6克、砂仁6克、粳米50克。功效:清热利湿、解暑生津、调理脾胃。做法:将粳米洗净后放入两味药材,加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冷却后即可食用。

2.薏苡仁玉米须粥:可选用薏苡仁15克、玉米须6克、大米50克。功效:解热健脾、利水祛湿、补虚和胃。做法:将白米洗净后放入两味药材,加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冷却后即可食用。

3.生姜益气粥:可选用生姜三五片、淮山50克、白米50克。功效:生姜健脾益气、开胃止呕。做法:将白米洗净后放生姜,加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加入淮山后煮10分钟,冷却后即可食用。

大麦茶:用大麦放在铁锅里面炒,炒到微焦,用罐子装起来,每天用开水冲泡。

如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咨询医生后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djrhys/8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