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西湖水,幽幽戏曲声。从张同泰沿孩儿巷一路向西,少不得听老杭州人唱婉转的戏文。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梁祝十八相送》、《打金枝》……一段段耳熟能详的越剧一旦响起,总是会赢得居民的阵阵掌声。杭州是宋元南戏的发祥地,是越剧发展的一方沃土,越剧中不少经典曲目的故事,就发生在西湖边,因此杭州人听起来格外熟悉。
《白蛇传》:硫磺原是火中精
在峨眉山修炼千年的白蛇白素贞,领着青蛇小青下凡,在杭州的药材行遇见忠厚的伙计许仙,与其结为夫妇。越剧《白蛇传》的故事在民间脍炙人口,西湖、雷峰塔、断桥……这些美轮美奂的景点也都和《白蛇传》有关。许仙是药行伙计,白素贞与许仙成家后又开了医药铺,故事的起点和轴心就与中医药有关系。白素贞端阳食雄黄酒、昆仑山盗仙草……这些医药事又成了推动戏曲前进的重要节点。
后来的电视剧版《新白娘子传奇》中,进一步挖掘戏曲版的精华,其中就有《硫磺原是火中精》、《针灸之术我在行》的曲子,从演员嘴里温婉唱出,不知不觉中就给观众灌输了有关中医药的小知识。据张同泰中医专家介绍,“硫磺原是火中精”,最主要就是提醒大众中药之间的相互禁忌关系,原话引自“十九畏歌诀”中的上半部分,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兹录全文如下: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宜……”
宋代以后,“相畏”关系与“相恶”关系一样,被列为医家配伍禁忌。但事实上,“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目前不少学者、院校仍在进行此类研究,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而接下来剧中提到的“针灸之术我在行,甲乙经中明白讲,环肥燕瘦都有别,寒热虚实不同方……”、“天上造物有主张,大地处处藏药方……”、“生地卑亥金银花,解毒良方莫如他……”等戏文,都展示出了中医的顺应自然的原理,听起来着实让人对千年传承的中华医药文化之智慧赞叹不已。
一部《红楼梦》,半本养生经
年,由徐进编剧,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首次在上海演出,便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国庆十周年之际,越剧《红楼梦》作为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引起轰动。年,同名越剧电影《红楼梦》一经推出就红遍大江南北,徐玉兰、王文娟塑造的“宝哥哥”、“林妹妹”一夜间家喻户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经典唱词妇孺皆知。当时戏剧评论家张真先生曾撰文称越剧《红楼梦》是“我国舞台上演《红楼梦》的一个里程碑。”
细赏《红楼梦》,你会发现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
张同泰有关专家告诉我们,“‘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对于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在《红楼梦》里,丫环给贾母、王夫人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人背上有三条重要的经络,沿着脊柱的是督脉,是人体的阳中之阳,两边各距离督脉1.5寸,是膀胱经,关系到人体的五脏六腑。捶背关键是要“轻”,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微弯曲,手心为空地拍背,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捶背的时间,最好是下午3点到5点,这是膀胱经值令的时候,养生效果最好。
“有人做过统计,红楼梦里涉及的中药有一百多种,方剂四十多个,而喝茶、吃酒、饮食、美容等的描写则更是数不胜数,其中隐藏的养生玄机让很多戏迷朋友充满了兴趣。”
专家指出,《红楼梦》中,林黛玉秋天吃螃蟹喝黄酒,除夕夜饮屠苏酒,这两种酒都比较辛辣,有助于温肾、壮阳气,再找个暖壶烫酒,喝起来不但更顺口,还能散寒祛邪。“但是如今的冬天,会烫酒喝的人很少,不少人还喜欢喝洋酒加冰。如果是天性怕热、不畏寒的体质倒也罢了,如果是怕冷胃寒的人就不行了。”
跟“小百花”学养生
年,从“越剧好声音”选拔赛——被称作“小百花”的浙江省戏曲会演中脱颖而出的28位年轻演员,组建成了“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把浙籍当代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先生创作的《五女拜寿》搬上了舞台。《五女拜寿》称得上是一出为“小百花”量身定制的戏。
年9月,《五女拜寿》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之后的十几年间,不论是都市的剧场里,还是在城镇的影院中,或者在乡村间的流动电影放映机前,剧中人的喜怒哀乐伴随人们度过了一个个午后和夜晚,《五女拜寿》牢牢凝聚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五女拜寿》中邹士龙的扮演者、“小百花”的掌门人、团长茅威涛曾对《青年时报》记者说:“《五女拜寿》之于小百花,就像话剧《茶馆》之于北京人艺。”
二十多年过去,不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当年“小百花”的“金钗”们,至今还保持着姣好的身材和容貌,看上去仍旧那么年轻,似乎和荧幕上没什么变化。对此,茅威涛在一次采访时透露:“心态是最重要的。中医说,通则不痛,人的内修很重要。通过读书、艺术的熏陶,内心才能得到修炼,可以放下很多东西。自然而然,身体就会达到良好的状态。”
“越剧是不少中老年人的共同回忆,很多人年轻时候就在家里听广播、听磁带。”张同泰一位老中医告诉笔者,“养身先养心,听、唱戏曲不仅能延续传统文化,也能让自己身心愉悦。同时,会听传统剧目的人还能从戏文中听出不少养生门道、中医药智慧,是非常有益健康的。”
—END—
投稿:孙兴
特别鸣谢:玄鸟文化/张同泰国药馆
本期编辑:东方笑
?官方
?投稿邮箱:iyueju
.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白殿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