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怎么根据自身体质来养生注意好

#优质作者榜#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对于健康长寿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这是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需要知道的是,有效的养生,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减少、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疾病发生。但我们也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体质”来选择。也就是说,不同体质的人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法,这才是获得健康的途径。

如果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地养生,很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还有损害健康的可能。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判断体质,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呢?如下三个方面,我认为就更符合《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

1、体格特征:

一般来说,人都有胖瘦强弱,而体型白胖,脸色淡白无华的人,他们平常就可能怕寒喜暖,四肢倦怠乏力,大便也经常稀溏甚至拉肚子,小便也是清长的。

尤其是嘴唇,嘴巴的四周颜色很淡,有的人可能还有点自汗,查看脉象的话,多半都是沉脉且弱小,舌头也是淡白少苔甚至胖大舌。

这样的人,他们生病时更容易从寒化,也就是畏冷,喜欢蜷着身子睡,四肢厥冷,肚子里绵绵而痛,却又喜欢温暖揉按。

有的还有可能出现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腰以下的下半身冷痛。

这些都是阳虚不足的表现,根据《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的准则,我们就需要更好地温养阳气,去除内寒。

比如适当吃一些牛羊肉类,或者健脾温阳的药食药膳,也可以睡前用艾叶花椒泡脚,起到温肾助阳的好处。

2、现代人养生以温养为主,阳虚最为常见:

虽然严格来说,《黄帝内经》一直在强调阴阳平衡、寒热调和。但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来说,确实是阳虚更常见。

因此,现代人的养生方法里,更多应该以温养为主。

维护好阳气,也就提高了体质和抵抗力,减少外邪的侵袭,从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在五脏六腑里,肾里的阳气被称为元阳,也有叫命门之火的,而脾则是阳气的生化之源。

所以,现代人养生更倾向于温养,又更应该侧重于温养脾肾,则是重中之重。

3、调养灵性:

《黄帝内经》说:“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肝不好的人,最容易出现心中恐惧,没事时心里也有一种有人来抓他的感觉。

而心气虚的人,精神上更容易出现悲伤的情绪,一年到头难得笑一次,经常都是悲悲戚戚的,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一般。

在中医理论里,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阳气不足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好、容易悲伤的情况,必须加强精神上的调养。

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要更加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化解内心的忧愁,避免惊恐和大喜大怒,消除任何的不良负面情绪,这样的养生才是有效的。

最后,《黄帝内经》的养生窍门里,也多次提出运动养生的重要性,诸如“动养形、静养神”之类。

我们平常也应该多运动,从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djrhys/1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