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目前市面上所教学的内容,它们的要求与细节各不相同,所以你要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练法,还得擦亮眼睛。如果您对于这方面感兴趣,可以继续看下去,本文旨在分享!
关于站桩意念的克制
悟元子在他的《修真辨难》中说:“四大不着而身斋,诸虑俱息而意斋,回光返照而眼斋,声音不入而耳斋;香臭不到而鼻斋,是非不动而舌斋;心境为内贼,此境有视神居之,为百劫轮回之种子,此境不斋,六境无益。”玄中子说:“当坐时欲求能静,务宜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问,人我两忘,百念俱息,八风不动。”即可达到少林六祖慧能所说“明心见性”。从古人的论述看,欲得真气出现,必须克制意念,但只克制意念令其入静还是不够的,与此同时应使耳、眼、鼻、口、身、意六根清静,精神稳定,而且需要抑制睛动。《大乘义章》云:“摄心住缘,目之止。”
精神、眼睛、意念三者之中如有一不能止动,则会相互干扰。练功时,双目虽然闭合,但睛若仍在活动,意念被触激也会随之活动,如果精神稳定不下来,眼睛、意念虽然没有活动,但能感觉到眼球欲动,意念虽无若有﹔意念如果制止不住,对眼睛、精神的干扰就更大,从而影响入静。欲得真气充盈,必须调整精神,抑制睛动,克制意念,三者不可失一。
1。调整精神:
就是让精神稳定,也可以说是让精神放松。抑制住意念,精神不一定能得到稳定。如果精神仍在不停地活动,就很难进入深入静。古人云:“心之不能静者,不可纯谓之心,盖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而欲念生焉。”(《清华秘文·心为君章》)在初学功的患者中,有时见到这种情况:在练功过程中确实无思无虑,意念被约束住了,就是精神没有稳定下来,练完功后不但没有轻松畅快感反而感到头部发胀。如果精神稳定,六根清净,练功时可感到心旷神怡、精力旺盛,陶醉在妙境之中。王老先生的“绵绵如醉又如迷”说的就是精神稳定、抑制住了意念、感到了舒服的情景。稳定精神的方法:在摆好姿势开始闭眼练功的时候,做深呼吸,随着呼吸体会胸前似有股电流,经腹、腿直至脚趾,随之全身和精神都放松稳定下来。这个方法只要认真练习几次,就能体会到“电流”流动,也就可以使身体和精神放松。若在练功中觉得精神又要浮动,就用口腔放松法导引稳定,即闭目似想非想地体会口腔放松的情况。如在练功过程中精神反复活跃,则可反复地用从下眼皮往下领意,反复地用口腔放松的方法,也可用气沉于小腹的方法将意念收敛起来。气沉小腹就是把腹部放开(类似鼓肚子),让气沉于小腹中。当时即能感觉到由肚脐往下热乎乎的,但不可长时间体会,不要变成“意守”。
另外,所患之症不能闭目者,可以睁眼练功,但必须注意让精神非常稳定松适。两眼放松不可用力,往远处平视,保持似看见似看不见一—视而不见的状态。如眼睛感觉疲劳,就慢慢闭目练功s眼睛闭不住时再缓缓睁开,累了再缓缓闭上。如此反复练习,到能较长时间的闭目时,就不要再睁眼练功了。闭目练功可以帮助精神放松。
2。抑制睛动:
《清华秘文》中说:“心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游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庄子》中云:“目无所见”,“慎守女(汝)身,物将自壮。”欲获得真气,在制止精神浮动之际还应制止睛动,方可如古人所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制止视神游动的方法:初练功者要保持将要入睡时眼睛的状态,体会不再睁眼的感觉,练习定睛。也可采用让视神散于外眼角的方法,散在一侧也可,散在两侧也可。注意不要意守在此处,略感视神往眼后散了,即刻凝神入静。
定睛要有训练过程,需反复练习。以上两种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初练功者,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宜在练功中运用较长的时间。用的时间长了,容易使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中占优势,当抑制扩散到整个大脑皮层中枢时,就会使人犯困。用以上方法锻炼一个阶段后,可改用视神止于下的方法来定睛。站桩疗法中的姿势大部分包含着诱导视神止于下又可以定睛的窍门。例如抱球式,假设抱着一一个气球,既不可把气球挤坏,又不可让气球落地。这就可以诱导意念集中,视神下视,同时也就定睛了。再如扶按式,假设双手扶在水面上,则可感到手下有漂浮力。其它姿势虽然对治病各有针对性,但在诱导视神于下、定睛、意念集中的方面都无太大差别。
3。克制意念:
能否入静是练好功的关键,也是治病的关键。站桩功是上乘功,有促进入静的优越性:一不用注意呼吸,二不用意守,三不用一招一式的活动。没有启动思维之刺激,这就给入静创造了好条件。只要将杂念排除,做到古人所说“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无视无听”的功夫即成。若到这种八静功夫,重要的在于对精神、眼睛、意念调整的程度。对三者抑制得好,入静就快﹔抑制不住,入静就慢。从实际情况看,定意、入静不难做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练功就能对意念、眼睛、精神约束住。闭目即可无思无虑地入静练功,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种情况不取决于年龄的大小。事实上,能否较快地入静,与人的性格有关,与练功的诚意、恒心有关。有人性格好静,心又诚,开始就能凝神入静s有人好动,爱思考,入静就慢;有人练功心不专,入静就有困难。对后两种人来说,则要有个锻炼过程。只要运用好排除杂念的方法,反复地练习,绝大多数人能达到凝神、定意,只有极少数的人例外。还有些人必须在清静的地方练功,环境稍乱点就练不下去,这也是练功不专心所致。如果心专,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可以练功。有的古人特意到嘈杂的地方去练功,锻炼自己的意志。古人说:“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方即方,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古人这种练功的精神值得学习。对于练功需要达到入静,《庄子·在宥》记载:“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克服杂念,方宜于养生,易于祛病。虽然姿势和放松对练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练习不好入静,同样会影响疗效。入静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的抑制中,不但保证了各种反射活动的精确实现,而且对大脑细胞生化成分及生理机能也具有调节和恢复的作用。实验麦明,入静时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副交感神经张力提高,二者的协调使机体处于一种松弛状态,对防病治病皆有积极的作用。从气功角度讲,.练功者意念进入静定,如能进一步加功,全身即可“融”于真气中,物我浑然一体,产生较强的生物电。
即古人所说:“湛然不动为寂,神光朗彻为照,至此境界使之寂而常照,照而长寂,寂照纯一,天人相合。”
这种现象就是修炼家所说的“如大圆镜”,现代人则称作“场”。这种生物电,不论自己能否看见,凡是认真练功者都会产生,并且随之而来有各种妙境,身体内发生各种功能性变化。如在这时治病,一触即灵,一治即见效。练功者若无病能做到入静,练一二十分钟功后,会感到身体比睡一个午觉还舒服。
根据王爹斋老先生治病的经验与众多的练功者的实践,能深入静者,无论患有什么疾病,都能很快收到疗效,不能入静疗效就差。例如,唐某患肌无力与晕眩病(医院无确诊晕眩是什么病引起),经过用站桩治疗,病情大为好转。因患者住家距离辅导站太远,故而改为在自己家附近练功。患者对闭目和人静没有严格要求,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不但疗效没有巩固住,而且病又复发了.患者又回来求助于气功师。气功老师给他讲解了入静的要领,患者照此练了20多天,几种病又都收到明显的疗效。站桩疗法的各步功法都是为提高疗效而设计的。患者在练功时必须认真掌握每一步功法,尤其入静至关重要。王老先生讲:“虚灵守默,静会全机。”“内外温养,神不外溢,中正圆和,强身祛病。”说的就是此意。如果您对于这方面感兴趣,了解学习更多细节内容,赠送老廖讲解站桩的音频资料,可以加(长按复制),邀请进群学习,免费赠送资料,观看专业老师在线直播讲解教学!
站桩排除杂念法
站桩疗法要求的入静不是一般的平静,而是要练到定意、凝神。定意、凝神并非是困了欲睡的状态,而是练功者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把意念约束住,进入一种气功的功能状态。初练功者可用稳定晁神的方法排除杂念与诱导入静。即摆好姿势傲深呼吸,随之体会似有股电流从前胸直至脚趾,同时使精神和全身放松,诱导入静,这样就逐渐使大脑进入抑制状态。如果杂念又来干扰,可用前文所介绍的气沉小腹、体会口腔放松或轻轻地把眼挤一下等方法,也能排除杂念。当用这些方法仍然排解不了杂念时,再做深呼吸。但这个方法不可过多地运用,用的次数过多反而会干扰入静。用下意识挤眼法把杂念排除,既简单又省事。这是排除杂念的一种好方法。但也不可反复使用,此法用的多了,有使抑制扩散导致困睡的可能。(体会口腔的方法多用几次无碍)其实,杂念并不可怕,无须紧张,最好是听之任之。杂念来了,不要急躁,也不要硬性把杂念堵回去,要保持心绪稳定,平心静气地练功,杂念会自然消失。这个方法也属于排除杂念的一种方法。按照以上所讲的方法,如果仍不能排除杂念的干扰,可以用假想、假借、体会己身等方法把杂念排除。下边介绍几种假想、假借的方法,练功者可酌情选用。
(一)假想法
1。练功者在公园内练功,可以假想自己站在花丛中,百花吐艳,异香扑鼻,心情愉快地陶醉在迷人的风景中。使自己慢慢入静。2。如果在松树下练功,闭目假想似看见这棵松树茂盛的情状,使心情畅快。还可嗅闻松树散发出来的香味诱导入静。3。在公园内练功,可以想象青山、绿水、画廊、凉亭幽静雅洁的景象。4。如果在池塘不远的地方练功,设想似看见水中的小鱼游来游去的情景。5。在池塘边闭目练功,想象荷花盛开、诱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二)倾听法
1。倾听遥远的地方,似有似无的悠扬悦耳的乐器声(切不可用力听)。2。倾听遥远的地方,似有似无的风吹小草声,似感觉有凉爽的清风吹拂着全身。3。可倾听遥远的地方悦耳的鸟鸣声。(以上三条倾听法,易发困者不宜用)4。如果在屋内练功,可以倾听钟摆滴嗒的响声。(但不可数数,易犯困者勿用)(三)假借法
1。假借淋浴法:无高血压、头晕、头疼等病的患者,可以假设水从头上缓缓淋冲下来。如有血压高、头疼、头晕等病者,可假借水从肩上、背上、或胸上缓缓淋冲下来,并体会水从身上往下流的舒服感。2。假设自己站在温暖舒适的水池中,水从周围冲洗着全身。(冬季用最宜)3。假设站在柔软的棉花包上,身体悠悠荡荡、舒适自在地练功。(有头晕症者不可用)4。假想自己后背、臀部、小腿部都依靠在柔软、舒适的物体上,全身轻松舒畅地边休息边练功。5。体会双手五指之间似有棉球之物,想让手指往一起常拢,靠不进去,欲把五指的空隙分大一点,也分不开。体会五指间有一种麻酥酥的暖涨感。6。假设两个膝盖部位有根皮筋挎在颈项上,脖子略一动,则感觉双膝即往上提。这个方法,既可以用作排除杂念,又可用来解除两腿的疲劳。7。体会鼻端与丹田成为一条直线,如觉得鼻端与丹田没有对正,让头轻轻动一动,使其对正。用这个方法排除杂念的同时,也调正了姿势。8。回忆往事法:想想以往生活中自己所喜欢的事或物。(四)凝视法
杂念过多者,或患有某些病不能闭目练功者,可用凝视的方法﹔凝视远方的大树冠。晚上练功可以凝视天空。凝视物越远越好,以免过分仰头。目要微睁和放松。眼睛累时可慢慢地合上。在屋内练功也可用凝视的方法:可以凝视对面墙上的山水画。最好画面上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河、马路、画廊。目需微睁与放松,累了慢慢合上眼练功。
(五〉模拟打愣法
此法适用于杂念过多而又不能假想、假借其它外景或事物入静的患者。“打愣”,也可叫愣神。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打愣的时候。人打愣时两眼一动不动地看着地上或某一物件,思维抑制了,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无反应,也不受声响的干扰。此时既不是人睡了,也不是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响,而是大脑里没有摄入任何信息.这种状态的实质是下意识的凝神。如果凝神的时间延长,就自然形成入静。这是无主动意识的自然的打愣。练功时有意识地模仿打愣是为练习入静:即打愣一会儿觉得眼睛疲劳,就边闭目休息边锻炼杂念来了,再慢慢睁开眼打愣。经过多次重复此过程,就可渐渐练到闭目凝神入静了。以上所列举的排除杂念诱导入静的方法,每个人切勿把每一种都试用一遍,应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两三种换着运用。排除杂念后,要立刻把意念收敛继续练功。切不可抓住一个方法长时间用,或把杂念排除了还在想着那个事物。如果这样做,照样达不到凝神定意之目的,那就变成了意守。王梦斋老先生在站桩功中之所以删去意守,是因为这种方法如运用不好,容易导致思想过分集中或出偏。思想过分集中,大脑得不到较好的休息,也不容易练到力贯全身。而且意守身体上某一部位或外景,也不适合每一个有病者。站桩功所采用的体会放松、试验力、假想、假借、远听、模仿打愣等等方法,都是消除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运用这些方法把杂念排除,“定意入静”。还应注意,掌握了入静的方法,有时还会出现杂念。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必再用假想、假借等方法来排除用下意识的一动即可把杂念排除:否则反而会启动思维兴奋,影响练功。
所谓下意识,即似想又似自动。这种动作不会触激思维活跃起来。如体会口腔、试验手指之间的力以及练功中间的各种动作,都应用下意识来完成。在练功中运用下意识有两大益处:第一,虽然动作,但它不干扰入静,反而能帮助入静﹔第二,它不破坏浑元力。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千金不传无义子,万财不渡忘恩人。
医逢信者但可救,道遇无明枉费心。
为人不必有傲气,处事岂可无血性。
甘露不润无根草,妙法只度有缘人。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