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总则:“立冬天渐冷,要防寒伤肾”
冬天:在五行为水,在五位为咸,在五色为黑,在五化为藏,在五气为寒,在五方为北,在五季为冬,在五脏为肾,在六腑为膀胱,在五官为耳,在形体为骨,在情志为恐。
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原因有三:
其一,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易引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
其二,若冬天养生不好,来年易生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其三,冬天“养藏”,藏精不好会影响来年的精力,所以冬天必须特别注重养生。
1.冬季养阴也养阳
养阴:a.常做深呼吸:到水边、树林、高山、峡谷。
b.常饮三杯水:水为阴中至阴,喝水最养阴,可多饮清洁的地下水,矿泉水,井水。
第一杯水:早晨5~7时。此时是大肠经“值班”,此时喝水有利于清洗大肠,有利于排便。
第二杯水:下午17~19时。此时是肾经“值班”,此时喝水可以达到清洗膀胱的作用。
第三杯水:晚上睡前一小时。此时喝水既有利于稀释血液,保护心脑血管,又不影响睡眠。
吃养阴食物:如冬枣,雪梨等。
养阳:常晒太阳:上午10~11点,下午13点左右。太阳是阳气的主要来源,太阳是大自然最无私的恩赐。
吃温性食品:如羊肉炖萝卜、鸡肉等。
多睡觉:睡觉也是养阳气、生“正气”的好办法。有些动物冬天肌肉冬眠,人类还要工作,还要生活,但多睡一垫觉还是可以做到的。多睡觉,有助于恢复精力、体力从而养阳。
2、冬天要做的“三大藏”:藏阳、藏精及藏神。
冬天要藏阳:避寒就暖不过劳。
冬天要藏精:节欲少酒是首要。
冬天要藏神:“三少三多”要牢记。少躁动,少喧哗,少生气。多睡眠,多平静,多安心。
3、冬季养生贵养肾
养肾既要养肾阳,也要养肾阴。
(1)养肾要养肾阳
肾阳虚的特点:腰以下发凉。尿多而清长,夜尿多。男子精冷、阴冷、女子带冷、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冬天护肾阳要“三多三少”:多穿衣服(裤子要暖)。多晒太阳。多吃温补。少过多出汗。少过度劳累(包括过度运动)。少吃寒凉。
(2)肾阴虚的特点:腰以下发热,尤其足底心发烫,五心燥热。梦多少眠,腰其酸软,遗精带下。头晕耳鸣,咽干舌红。舌质红,脉沉细数。
养肾阴可食:枸杞纯肉、清炒山药、何首乌、桑椹子、黑芝麻、黑豆、黑米等。亦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3)养肾要养肾精
肾精不足的特点:头昏、神惫。腰酸膝软、耳鸣耳聋、发脱齿落。早衰、健忘、反应迟钝,思维迟缓。
养肾精可食:鸡汤、骨头汤。核桃、桑椹、枸杞、黄精、何首乌、鹿茸、鹿角胶。
(4)养肾要养肾气
养生原则是固摄肾气,避免过劳。常食核桃、枸杞、何首乌、熟地、六味地黄丸等。
4、冬季养生养膀胱
肾虚:小便失摄(人老了经常忍不住小便),夜尿多。可服缩泉丸,六味地黄丸。
冬天天冷夜长,有些人睡觉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养膀胱就要注意冬天不要憋尿。
憋尿的害处:
(1)易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
(2)易加重前列腺炎肥大。
(3)易得膀胱癌。
5、冬季易患得病
(1)常见三大病
感冒:内火外寒的较多。应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特点是: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咳嗽、流涕、咽痛。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服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提前打预防针。
气管炎:常见症状有怕冷、头痛、鼻塞、咳嗽、痰难吐、无汗。痰黄稠的可服黄龙止咳颗粒,橘红丸。
(2)易患两大病
心肌梗死:冬天天寒地冻,万物收藏,人体气血聚至五脏。寒性收引,血管易收缩,寒性从从而使冠心病加重。因而,血管堵塞、易诱发心肌梗死。
主要症状: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服用除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医院。
脑梗死:冬天,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的形成,冬天应注意戴帽、避寒。因外寒引起大脑血管收缩,血液凝固,从而形成脑血管断流,造成局部脑缺血。
主要症状:对侧肢体无力和不能动、或偏瘫、言语不清、视力障碍、吞咽困难。
先兆:频发短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短暂失明、失语。
处理:立即就医。(注意保暖,以免加重)。
冬季养生注意8个好习惯:
1、饮食要滋阴润肺
2、冬季进补要科学补须对路
3、越冷越需要多喝水
4、十一点前睡觉是最好的补药
5、适度运动,多活动手脚
6、颈部、腹部、背部、脚要重点保暖
7、冬季洗浴要保湿防燥
8、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屈靖
更多康复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