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般在每年公历的7月6日至8日,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令则热气犹小也。”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也就是说,小暑时节虽暑气上升,天气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极点。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往往在初伏前后
何为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一年中最可怕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过不好三伏,会落下病根
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伏天一定要防寒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防暑?”错,正好相反,要防寒。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你没听过“冬病夏治”?
什么是“未病先防”“既病既防”?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看看
三伏天贴三伏贴,壮医这样治
活动现场
7月6日上午,首届中医养生文化节暨壮医治未病活动周开幕医院在门诊大厅举行,此次活动以“三气同步顺时智养”为主题,现场活动包括专家义诊、中医壮瑶医技法体验、贴三伏贴、个壮医香囊免费送、中壮药名猜谜、中壮药、膏方、香囊、医院产品及院内制剂展示等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
自古以来,中医、民族医就有冬病夏治的传统,即对于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辨证施治,适当服用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治未病”理念一直是中医药的重要思想,始终贯穿于养生、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壮族先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养生防病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壮医预防保健治未病体系。无论是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还是壮医的治未病体系,都强调了“未病先防”“既病既防”的理念。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反复实践、研究证明,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贴也是最为受群众欢迎的疗法之一。
敷贴三伏贴
今年三伏贴时间是从7月6日至9月3日,分为伏前、初伏、中伏、末伏、加强五个阶段。从7月6日起,医院包括治未病中心在内的11个科室将同步开展三伏贴活动,其中,除了传统的中医敷贴,治未病中心、风湿病科、壮医经典病房还将推出独特的壮医三伏贴,让患者感受壮医冬病夏治的独特疗效。国壮明秀分院也将同时开展三伏贴活动。
香囊展示
除了三伏贴,名声在外的壮医香囊也将集中展示。壮医佩药疗法由来已久,起源于古代壮族的“卉服”,有解毒消炎、消肿止痛、防病治病的作用。壮医香囊也是壮族人民防病治病的日常之物,疫情之下,因其芳香辛温化浊避秽的效用,不仅受医院、协和西院患者的青睐,还随国家支援柬埔寨专家团队,走出了国门。此次活动周期间,国壮治未病中心、风湿病科、儿科、产科都将集中推出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香囊,包装独具特色,既有体现中壮医文化的,更有体现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创版香囊。
与此同时,医院的专家还现场为患者免费体验壮医神龙灸、壮医药物竹罐、壮医烫熨、壮医香灸、壮医药线点灸等壮瑶医特色疗法。
此外,在活动周期间,医院还将举行中医、壮瑶医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系列讲座活动,宣传科普中医、壮瑶医文化。
温馨提醒
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童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次日再贴敷。
禁忌症:
1.急性呼吸道感染或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特殊体质、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者以及局部皮肤有破损者。
3.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
4.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
5.2岁以下的孩子禁用。
6.孕妇禁用。
7.咳血、活动期肺结核禁用。
8.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少食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忌食海鲜、鱼、虾等易致敏食物;限制烟酒。
2.贴敷后注意局部防水,不洗冷水澡、游泳或进行剧烈活动。
3.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4.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图
陈晋韬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