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由来及养生注意事项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作为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此时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与传统节日重合的节气,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从前清明节的时候,许多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枝,还有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但目前我们正处于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安全的阶段,所以大家非必要不要出门,戴好口罩、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清明与寒食节合二为一,演变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二候田鼠化为鴽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虹指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空气的水分饱和度增大,同时气温进一步升高,雨后的空气已可以产生光的折射现象,故而彩虹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一、调神养生戒悲怒清明节是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容易形成悲伤的情绪,这是一种季节性的精神障碍。故我们应该调整好作息,可以在清晨的阳光中散步,调节情绪,消除心中的抑郁。同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暴怒易致肝气过旺而引起心火亢盛。其次,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保持心态平和在清明时节养生显得尤为重要。二、提防过敏性疾病清明时节,百花开放、柳絮纷飞。空气中粉尘含量高,花粉、柳絮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吹散到空气中,过敏体质的人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人群可以减少出门或者尽量减少去柳絮花粉多的地方,并且出门戴好口罩。三、注意防“春瘟”清明时节,昼夜温差较大,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疾病。尤其是小朋友和老年人,要注意避风寒,不要过早地减衣,根据气温适当的添减衣物,注意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出门戴好口罩也可以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四、饮食宜温清明时节来是春笋上市的时候,竹笋味道鲜美可口,但不宜多吃。竹笋的粗纤维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胃出血等情况。银耳性味甘平,有润肺生津,柔肝降火的功效,营养丰富可以适当食用。来源网络,若侵权告知删。推荐阅读:浦东小普陀寺举办年清明节追思活动点点分享、赞与在看,功德无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yssd/9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