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3.不宜油腻辛辣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起居养生《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稍晚睡立夏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晚睡,也不能晚于11点,因为进入11点,就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时间。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好对血有益;“肝木生心火”,肝好对心脏好!2.早起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3.增加午睡立夏后应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睡。由于“立夏”后天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夏季正午1点到3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即使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经络养生立夏时经络顺畅,对整个夏天是非常好的开端。因此,立夏的经络养生,尤其是心、脾、肾三经的经络养生非常重要。三阴交穴、少海穴和少冲穴三个穴位是养心通络的重点穴位,按序次对三阴交穴、少海穴和少冲穴三个穴位各揉按36次,对夏季养心以及对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三阴交:出自《针灸甲乙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经的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有调脾胃、益肝肾的作用。
少海:出自《黄帝内经.灵枢》,为手少阴心经之合穴。位于曲肘时,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具有开心窍、安神志的功能。
少冲:出自《针灸甲乙经》,为手少阴心经之井穴。位于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有开窍泻热,宣通气血的作用。
精神养生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