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了,三伏天如何

时间总是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溜走了,

立春过去就是春天了,

立夏过去之后就夏天,

夏天开始气温就开始慢慢回升,然后就开始了小暑和大暑,

小暑和大暑之间的气温是最热的时候。这个最热的时间人们还有一种通俗而亲切的叫法,叫做三伏天。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小暑和大暑之间有三伏天,但是只是听说过这个名词,为什么要叫三伏天?三伏天是怎么分的?年入伏的时间?年的三伏天是什么时候?这些问题的答案想必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随着小暑的逐步到来,三伏天也越来越近了,很多人也在开始计划外出避暑了,但由于每年的三伏天不一样,所以出行时要查询好时间。

一、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中“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大概40天左右的时间。

二、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其中初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一共十天的时间。中伏是从夏至后到第四个庚日开始,结束的时间则是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也是十天的时间。由于中伏的天数并不确定,有的年份为10天,而有的年份为20天,所以三伏天的天数也不同,30天或40天。

年具体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如下:

1、初伏:从公历年7月16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2、中伏:从公历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年8月14日(农历六月二十五)。

3、末伏:从公历年8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六)-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跟去年相比,三伏天晚了4天,但根据今年的温度来看,今年要更热些,目前在6月中旬,很多地区就突破30度,有的达到37度左右,想必还不到三伏天,温度就突破40度。

三:三伏天需要注意的事情

开头说了三伏天是每年最热的时候,而且时间较长,长达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所以在这段时间又很潮,这段时间肯定会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也要小心身体的健康问题。第一个肯定是要防晒防中暑,特别是对于体质不好的人来说,需要更加注意。还有就是中午最热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这不仅很容易晒伤,还会让人晕倒,要是晕倒周围没人的话就更加惨了,所以还是要多加注意。最后一个是吹空调的时候还是要多注意,因为天气很热,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对着空调吹,这很容易感冒,夏天感冒又叫热感冒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注意啊!

三伏贴为什么能够冬病夏治

三伏贴疗法又名天灸。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易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体质在这一时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在冬天治寒证,就像在雨天晾衣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

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三伏贴的功效与作用

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三伏贴的主要功效为防治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此外,三伏贴还适合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使用。

儿童三伏贴基本穴位

三伏贴--常用帖敷穴位

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大椎: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颈强、肩背痛。穴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突下凹陷中。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定位:背部,当第4胸椎突下,旁开3寸。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主治:咳嗽、气喘、心胸痛、心悸、胸闷胀;穴位: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呼吸系统疾病: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配穴:足三里、中脘。

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

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儿科: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消化系统:

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配穴:上脘、三阴交。

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遗尿:主穴: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配穴:关元、命门。

风湿及类风湿: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慢性腰腿痛:阳陵泉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四肢麻木:上肢:曲池、支沟,下肢: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

强制性脊髓炎: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外关、阳陵泉。

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穴:手三里。

肩周炎:肩三针、外关、曲池;配穴:阳陵泉、条口。骨关节炎:悬钟、大抒、阳陵泉;配穴:血海。

脊柱退行性病变:关元、气海、悬钟、大抒;配穴:肾俞。

皮肤病:

主穴:血海、曲池、外关、内庭;配穴:膈俞。

妇科:

主穴:中极、归来、三阴交;配穴:命门、足三里;

痛经:关元、次髎、地机;配穴:三阴交、命门。

月经不调:血海、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配穴:足三里。

男科:主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体虚: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脾俞、肾俞。

\三伏贴禁忌人群/

根据传统中医运用“内病外治”手段防治疾病。在三伏天将秘方特制的中药膏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的一种中医内病外治疗法,做得“冬病夏治”这个时间段的养生保健。所以敷贴禁忌人群也要注意。

1、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2、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

3、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

4、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同时,体质、症状辨证属于虚寒的就适合敷贴治疗;体质、症状辨证属实热的就不适宜了。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yssd/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