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在小时候学到这首诗的时候,每逢读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时我脑子浮现的是满园的向日葵,叶片上的露珠在朝阳的照耀闪闪发光,的画面,直到学了中药遇到冬葵子,才知道那满园种的是冬葵菜。一直误导了我十几年啊。原因是向日葵为舶来品,原产于美洲,明朝时才传入我国。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王象晋所著《二如亭群芳谱》(年),称之为“丈菊”。这么看来现在拍的明清前宫廷剧,宫女们在后宫无聊嗑瓜子的画面,也是导演想象出来的。
冬葵MalvacrispaL原植物
中药冬葵子,原系蒙药,现大家比较熟悉,但各省地方药材标准不一样,分别有收录冬葵、野葵及苘麻三种不同植物,成熟果实来作冬葵子入药。现在具权威《中国药典》收载用冬葵做中药冬葵果入药。功效同冬葵子一致,无非药典的冬葵果为圆形果实,而冬葵子只是破碎后的分果——种子。大同小异,无非名称不同而已,今天主要以药典下植物基源冬葵来介绍下中药冬葵子,只因冬葵果叫起来太拗口,以下均称为冬葵子。
一年生草本,高1米;不分枝,叶圆形,常5-7裂或角裂,叶并极皱缩扭曲。
中药冬葵子来源于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MalvaverticillataL。干燥成熟果实。但细到药典冬葵后面的拉丁文,你就会发现其拉丁文为MalvaverticillataL。而其在植物志上对应的为植物野葵,而冬葵的的拉丁文为MalvacrispaL。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因为早期植物志把冬葵和中华野葵作为野葵的变种来看待。冬葵称为Malvaverticillatavar.crispaLinnaeus后来版《中国植物志》,把冬葵和皱叶锦葵MalvacrispaL,认作同一种植物合并。作为冬葵MalvacrispaL单列出来。所以药典上的拉丁文没问题,基源仍为植物冬葵。拉丁文只是没有及时改进而已。
冬葵叶裂片多三角状圆形,幼叶角裂较深,略呈三角形
关于冬葵子的基源我们现在可以知道为现在植物志上的冬葵MalvacrispaL,关于其冬葵子基源正本溯源,已经确定,我们先来了解下冬葵所在的锦葵属,我国锦葵属下有锦葵、冬葵、圆叶锦葵、野葵及野葵的变种中华野葵5种植物。其中除中华野葵外,均可用来入药。
说到冬葵子就不得不介绍下它的食用历史,因为冬葵在中国有着太悠久的栽培历史,并长期作为古代主要蔬菜之一。冬葵被称为冬寒菜、滑滑菜、冬苋菜等,古人称为葵,葵菜。“葵为百菜主,味尤甘滑”。其具有较高的食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冬葵是古人最常采食的植物之一,也是古人最熟悉的食用蔬菜。
葵菜的食用历史很早,最早见于《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葵"、"韭"、"瓜"、"壶(瓠)"四种最早的蔬菜中,葵列其首。后各朝代诗歌均有提及,比如我们学过的《十五从军征》:“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可见葵菜也是古人拾饿充饥的食物。
花小,白色,单生或几个簇生于叶腋,近无花梗至具极短梗
葵菜的食用从汉代兴盛至唐代,唐代以后,因为大量新菜种的引进和培植,葵菜逐渐衰落以至被淘汰。到了明代,再加上土豆、番茄、红薯等新菜种的加入。它已退出日常餐席。明清以后不再把葵菜作为主要蔬菜进行人工栽培,尽管南方部分地区一直有人工栽培,但逐渐远离了北方人的餐桌。因此人们对古文献中常常提到的"葵"菜渐感生疏。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到:“葵菜,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也就把它列入草部,不再把它当作蔬菜对待了。
在艰苦岁月里养活人们的葵菜逐渐被打入了冷宫。以至于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能食用。
冬葵果扁球形,种子网状
关于中药材冬葵子植物冬葵食用历史,大概如此,那我们说一下古代药用冬葵子的考辩。冬葵子入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
至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经两种,以白经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小者名鸭甲葵,其实如指顶,批薄入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为秋葵,八九月种为冬葵,经年采收,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按王祯农书云葵,阳草也,其菜易生,不拘肥瘠地皆有之,为百菜之主,味甘而无毒,可防荒险,根子又能辽疾,诚蔬茹之要品,而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
清朝吴其濬有名的《植物名实图考·蔬一·冬葵》也有记载:“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种之。”并附带植物图,进一步确定了冬葵子原植物为冬葵。
有言,古籍的冬葵绘图叶片不皱缩,不符合现在植物志上的冬葵,并且,野葵在古代也有可能被食用,也可能为植物野葵。但是两者植物又是变种关系,植物形态类似,也难以从简单线条图去区分,为了严谨,综上暂且认为古代冬葵子可能为现在植物冬葵MalvacrispaL或野葵MalvaverticillataL。
直到最有力的证据出现,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1号古墓中出土的冬葵种子实物,并附有“谴册(随葬物品清单)”,简上书“葵种五斗布囊一”后经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专家联合鉴别,出土的葵子和现在植物冬葵MalvacrispaL种子表现一致性。也更一步证明了古代使用的葵的为现在植物冬葵。
马王堆出土的葵子(左)和现在冬葵种子(右)
在现在《中国药典》收载的冬葵果,描述功效具有清热利尿,消肿。用于尿闭,水肿,口渴;尿路感染。那为什么现在学者都说现在市场上的冬葵子已经名实存亡,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商品所用的冬葵子,一多半以上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phrastiMedie的种子,虽说在古代的本草中仅出现品种之间的混用,并没有将苘麻子代替冬葵子使用,两者功效也不尽相同,本草纲目也是将两者分来来列,错误的出现是近代造成的原因。
主要可能是《中药志》和《中国药典》权威著作的影响,年的《中药志》把苘麻作为冬葵子的植物来源。版《中国药典》收载了苘麻子和冬葵子为同一条(现药典已经纠正),可互相使用,后《中药方剂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国高等植物志》,及各省的《中药炮制规范》和《药材标准》均沿用于此。由于最先权威本草书籍收载错误,以致现代各种书籍不经考证,相互沿袭,以缪传讹,人为造成两者混乱。
中药冬葵子原药材
对于药典上要求的冬葵果,因为果实极易破碎呈爿果,所以基本上冬葵果多呈现碎化分果状态。对于药典上要求的冬葵果,因为果实极易破碎呈爿果,所以基本上冬葵果多呈现碎化分果状态。
冬葵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mm,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果皮),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微有香味。
那苘麻子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和出现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苘麻子来源于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us,的成熟种子,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植株高达1-2米,本种的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也可入药。
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us原植物
苘麻子首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谓”苘实,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一枚败痈肿,一作?(qing)字,人取皮为索之。"《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北人种以绩布及打绳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花黄,实带壳如蜀葵中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实,阴干用。
后明朝李时珍李时珍曰:“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似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作麻。”
蒴果半球形,分果爿15-20,顶端具长芒
根据以上本草考证,古代对于冬葵子和苘麻子并无混用。古代与现今药用苘麻子相符。苘麻子现《中国药典》以中药苘麻子进行收载,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翳。用于赤白痢机,淋证涩痛,痈肿疮毒,目生翳膜。
苘麻成熟的果实呈黑色,种子——苘麻子
苘麻分布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省区均产,东北各地有栽培。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野生资源量相当丰富,量大便宜这也是药材市场作为冬葵子冒充的另一个原因。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便是中药苘麻子。
中药苘麻子原药材
苘麻子本品呈三角状肾形,长3.5~6mm,宽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的绒毛,凹陷处有类椭圆状种脐,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子叶2,重叠折曲,富油性。气微,味淡。
冬葵及其同属植物之间的鉴别
1、冬葵亲缘关系最近的——野葵
野葵MalvaverticillataLinn.产全国各省区,北自吉林、内蒙古,南达四川、云南,东起沿海,西至新疆,青海,不论平原和山野,均有野生。野葵种子、根和叶作中草药,能利水滑窍,润便利尿,下乳汁,去死胎;鲜茎叶和根可拔毒排脓,疗疔疮疖痈。嫩苗也可供蔬食。
二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叶平展,不皱缩。
野葵叶裂片三角形,具钝尖头,边缘具钝齿。花色淡白色至淡红色。
野葵果扁球形,径约5-7毫米
2、中华锦葵
中华野葵MalvaverticillataLinn.var.chinensis为野葵的变种,产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区。分布至朝鲜。
中华野葵原植物(左)与花(花梗不等长,其中有1花梗特长)图片来自:ppbc
中华野葵叶浅裂,裂片圆形;花簇生于叶腋,花梗不等长,其中有1花梗特长,长达4厘米,因此与原变种野葵不同可以区分。
3、锦葵
锦葵MalvasinensisCavan为锦葵科植物,为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花型大,花紫红色或白色,身为科长和属长的她,颜值也均高于其属下的植物。花可供园林观赏,地植或盆栽均宜;其花白色的常入药用。为我国南北各城市常见的栽培植物,偶有逸生。南自广东、广西,北至内蒙古、辽宁,东起台湾,西至新疆和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印度也有。
锦葵MalvasinensisCavan.原植物
锦葵花色漂亮,直径较大,可与同属其他植物区分。
4、圆叶锦葵
圆叶锦葵MalvarotundifoliaLinn.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分枝多而常匍生,被粗毛。叶肾形。产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西藏、四川、贵州、云南、江苏和安徽等省区。生于荒野、草坡。分布至欧洲和亚洲各地。
圆叶锦葵分枝多而常匍生,被粗毛图片来源:铁蛋老师
圆叶锦葵是锦葵属中唯一匍匐茎的植物,可以很好的区分其同属植物。其根可以入药,具有益气止汗,利尿通乳,托毒排脓。用于贫血,乳汁缺少,自汗,盗汗,肺结核咳嗽,肾炎等。因功效类似黄芪功效,部分地区作黄芪入药使用。
花白色至浅粉红色,花瓣5,倒心形图片来源:铁蛋老师
锦葵属植物检索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