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梅雨季即将收场,气温一天天升高,一年中最热、最闷、最潮的三伏天到啦,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已经启动了,关键的40天养生时刻,你准备好了吗?三伏天养生养什么?中医养生讲究顺时养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天的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此时养生,应遵循天人相应的养生规则,伏藏为要。此季人都会感觉潮热不舒服,容易困倦乏力、食欲下降等,抵抗力也会下降,而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全年气温最高,采用温热助阳的成分进行调理,取同气相求的机理,使体内阳气充裕,可以达到调理养生的目的,故三伏天养生最宜驱寒补虚,养阳排毒,消暑生津,静心养性,安然度过酷热难熬的三伏天,也可以有效缓解或预防冬季易发疾病的复发。三伏灸,养生妙招三伏天既是一年中最热之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人体内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肌肤腠理开泄,非常适合穴位贴敷“三伏贴”和施行“三伏灸”,此时的药效是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的,三伏周期错过就得再等一年哦。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三伏灸”。一.“三伏灸”为何有效“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亦称“苦夏”之时。“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此季祛湿、排毒、养阳、补虚可谓是养生最佳季。人体的阳气在三伏天里达到最高,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中药,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补虚,驱散体内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此季进行“三伏灸”调理,运用温经散寒补虚助阳之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节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标本兼治,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调理冬天易复发和加重的病症。二.“三伏灸”的常用穴位三伏灸是一个系统施灸过程,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来制定不同的施灸方案,比如常用保健目的施灸穴位可以从以下穴位选取1-2个来做艾灸:·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命门穴:升阳气补肾虚。又如对有经期怕凉、痛经,小腹凉、宫寒等妇科问题可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可温补肾阳,温宫散寒;对脾胃虚弱、便溏、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人群可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来温补脾肾,散寒止泻;对长期在空调房内生活工作的朋友,易引发肩颈椎病,可取穴大椎穴温阳利湿;对夏季暑湿症的,常有低热,伴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可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有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等作用哦。究竟该选哪些穴位施行“三伏灸”,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中医医师的诊断后才能制定个人施灸计划,并根据三伏天的“伏”序来进行“三伏灸”的调理施灸计划。三.“三伏灸”的时间今年的“三伏灸”时间表:伏前灸:7月06日—7月15日初伏灸:7月16日—7月25日中伏灸:7月26日—8月04日末伏灸:8月05日—8月14日伏后加强灸:8月15日—8月24日四.“三伏灸”的注意事项“三伏灸”对应不同穴位能改善不同症状,对症灸更有效!·环境要求做“三伏灸”时最好不要开空调,房间温度最好保持在26度以上,做好“三伏灸”也不能立刻进入低温房间,因为此刻毛孔张开,寒湿风邪容易侵入人体。可在艾灸房间休息一会后披件衣服再出来。·喝水防暑“三伏天”施灸正值高温,夏天暑热的自然外因加上艾灸热量引发大量出汗,容易造成中暑,“三伏灸”过程中宜喝温水或服微凉稀粥,既防中暑又助排毒。·时间限制“三伏灸”与平常艾灸一样,时间上尽可能不要安排在晚上进行,中医认为,早上阳气生发、中午阳气大盛、晚上阳气潜藏,也是毛孔闭合之时,影响艾灸效果,从休养生息也是不适宜的。·灸后禁忌“三伏灸”做完后应保持心情平静,三小时内不得洗澡,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宜清淡饮食,可少吃多餐,蔬菜水果可多吃些。·禁忌人群凡孕妇、经期女性、严重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高血压危象等情况不能做艾灸,另外,在过饥、过饱、情绪激动、大汗淋漓、大量饮酒后都不宜做“三伏灸”。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yssd/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