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天呢?
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期。一般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之间,每年夏至后,昼短夜长,地面吸收的太阳能量比平时多,近地面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到了三伏期间,地面温度最高,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这段时期就称为“三伏天”。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初伏又称为入伏,到了初伏后气温会开始变得炎热起来,初伏为10天。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此时气候炎热,全国都进入了严酷的暑热天气,中伏有10天,或者20天之分,以具体年份为准。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阶段,此时温度已经不是很炎热了,逐渐过渡到凉爽的秋季气候中去。
我们看看年三伏天的日期呵。
7月12日--7月21日初伏
7月22日--8月10日中伏
8月11日--8月20日末伏
那三伏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01
常备防暑药物在身边
入伏之后,气温会不断的上升,高温天气,极易中暑,因此,进入伏天之后手边要常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见的防暑物品。出门撑伞阻挡一下高温,尽量还是避免室外走动哦。02
适量运动,减肥事半功倍
可以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运动,因为太高温会容易中暑脱水,三伏天不能暴晒啊。例如阿玛会慢跑,最近还会增加普拉提,有时也会跟朋友去游泳。在三伏天运动,出汗量会比平日多,也容易出汗,所以减肥去水肿是一流的。但假如不能在早晨和傍晚运动的话,选择室内运动比较稳妥。
03
规律作息
夏天人体阳气旺盛,宜顺应规律早睡早起。早上六七点钟起床,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午睡30分钟,有利于消除疲劳、平衡气血,补充体力,提高工作效率。(阿玛是夜猫,只能尽量做。)
04
祛湿下火
三伏天就是桑拿天,突然倾盆大雨,突然太阳猛烈照射,人体很容易入湿气,人容易累,容易上火燥热。所以多喝清热祛湿的汤。
05
不要吹空调
虽说天气那么炎热,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开冷气开风扇,一热,就喝冰的。这样很容易入寒啊,寒气不去,冬天就会过得更冷。
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这生。
对啊,阿玛也如此,为了防蚊子,每天晚上睡空调房;外面热到满身汗回来,打开冰柜,梳打水调橙汁,就灌下去,那个舒爽。然后再来一个大冷水澡。
所以阿玛的膝盖是冷的,腰是酸的,有时还会鼻炎发作。寒气进了颈椎,腰酸背疼头痛炸裂。
06
按时贴三伏贴
为什么要贴三伏贴?
冬病夏治,想冬天过得安稳不冷,就要在三伏天乖乖地贴三伏贴。三伏贴主要功能是主要驱寒除湿,提高抵抗力、治疗过敏性疾病。三伏天使用中药贴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
说说原理哦。
驱寒除湿。因为三伏天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是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人体之阳气可充分得天阳之助,能最大限度地祛除体内沉疴,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情减轻、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提高抵抗力。三伏天贴三伏贴能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预防过敏。三伏天贴三伏贴还能预防、缓解一些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
三伏贴治什么病?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慢性盆腔炎。
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
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
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疳积)、慢性腹泻、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
如何贴三伏贴?
A.疗程:3~5年为一个疗程。
B.每年分为五个阶段:
伏前贴:7月2日--7月11日
初伏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贴:8月11日--8月20日
伏后贴:8月21日--8月30日
C.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
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
D.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E.穴位治不同的病
F.三伏贴有效吗?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有些人身体素质好,贴个三伏贴再养护一阵子就好了,甚至将冬天常发疾病都给治好了,有些则不然,贴了三伏贴反响平平,都是正常情况,贴三伏贴管不管用主要是看个人体质,要知道并没有一个方剂是所有人通用的。
G.不宜人群
对贴敷药物过敏人群有些人体质特殊,对这些个贴敷药物极易产生过敏症状,这样的人是不适合三伏天贴三伏贴的。局部皮肤溃烂者三伏贴中的成分是纯中药,对伤口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建议局部皮肤溃烂者不要贴三伏贴。妊娠期妇女女性怀孕期间体质特殊,三伏贴的成分是纯中药,很容易冲突孕妇,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建议孕期女性贴三伏贴,以免伤害自己和胎儿。
H.番外,还有其他方法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还记得阿玛上周的贴么?详细情况可以看这里哦。
每天一贴”三伏灸”,轻松祛除十年老寒气,身体年轻二十岁!
07
饮食调理
三伏天期间一定要加强营养,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在膳食调理上,多食用一些能提神醒脑、增进食欲、健脾利胃的苦味和酸性食物,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如苦瓜、山药、莲藕、木耳、蜂蜜等。
所以阿玛特地给大家带来三个汤方,专门针对三伏天饮用的哦。
初伏
7月12日--7月21日
石斛淮山杞子猪骨汤
:润肺生津
:石斛8克、淮山30克、枸杞5克、陈皮1片、猪骨克
:2-4人
:一般人都可食用,上火发炎及孕妇少食。
石斛:滋阴清补、养阴生津。
淮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猪骨:滋阴壮阳,益精补血。
1.陈皮泡软,刮走表面白色的瓤。
2.把石斛、淮山、枸杞、陈皮洗净,浸泡30分钟。
3.猪骨切块、飞水。如何“飞水”
4.把毫升水放进汤锅煮沸,把所有食材+浸泡的水倒进汤锅,再次煮沸后调文火煲45分钟。
5.饮用时加盐调味。
中伏
7月22日--8月10日
玉兰龙眼煲老鸭
:生津止渴,清热除燥,养胃消食,调气舒郁
:玉兰花10克,桂圆20克,鸭肉克、生姜3片
:2-4人
:全家
玉兰花:散风寒、通鼻窍。
桂圆: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长智。
鸭肉: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滋补、养胃、补肾、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
1.鸭肉去皮去油脂,切块,飞水。如何“飞水”
2.把毫升水放进汤锅煮沸,把所有食材倒进汤锅,再次煮沸后调文火煲45分钟。
3.饮用时加盐调味。
末伏
8月11日--8月20日
草菇丝瓜滚鸡肉汤
:镇静强心和抗衰老,益心补肾
:白莲子20克、草菇克、丝瓜克、鸡肉克、生姜3片
:2-4人
:全家
白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草菇:降低胆固醇,提高抗癌能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丝瓜: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鸡肉:补益五脏。
1.草菇洗净,切成两半。
2.丝瓜去皮,滚瓜切小块。
3.鸡肉去皮去油脂,切块,飞水。如何“飞水”
4.把毫升水放进汤锅煮沸,把所有食材倒进汤锅,再次煮沸后调文火煲45分钟。
5.饮用时加盐调味。
08
出伏注意事项
A.防感冒,勤增减衣物,出伏后,天气早晚凉爽,中午闷热,这个时期一定要做好防冷,防止感冒。要多调整、增减衣物,要记得通风开窗,注意保暖。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也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B.防肺燥,多喝润肺茶。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金秋养肺最为适宜。泡一杯玉竹水,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水蒸气,每次5分钟左右,然后饮茶即可,早晚各1次。(有气管炎者直接饮茶即可)
C.防秋乏,晚上睡早点。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
作者:大家好,我是Emma郑雅甄,老广一名,有10年的煲汤经验,每周给你提供美味的汤方/食谱,也会跟你分享各种生活理念。回复“汤方”二字,可以查看我为你准备的汤方目录。
Emma推荐阅读:
每天一贴”三伏灸”,轻松祛除十年老寒气,身体年轻二十岁!全家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最近很需要的祛湿
郑雅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