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廖成江盆景怡人兼养生

廖成江:盆景怡人兼养生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每逢周日,到花卉盆景市场走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盆景,顿时让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一种向美之心便会油然生起。特别是那一盆盆苍古嶙峋的老桩盆景,更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古朴典雅之美,在盆景前伫立观赏久久不肯离去。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爱上盆景的,开始是从养花开始。那时从厂区搬到学校居住,看见教师宿舍楼邻居老师养花,朵朵鲜艳的朱顶红看上去赏心悦目,于是兴趣来了,就开始向邻居老师学养花。后来,接触了花卉盆景报刊杂志,读了很多关于盆景养生方面的文章,觉得养盆景更高一个档次,于是就开始钟情于盆景的侍养了。八十年代末期,我的眼睛已经开始看东西模糊不清,而且经常感冒,病怏怏的样儿。我想由于长时间的看书写作,缺少活动时间和空间,没接触绿色植物,眼睛开始近视了。后来我养花卉盆景以后,眼睛奇迹般地得到了恢复,而且一年很难得一次感冒。直到现在接近古稀之年,我的视力也可和一些年轻人媲美。头发不白,精神尚好,走路快步如飞。退休前考了驾照,现在在高速路上经常开车,基本不落人后,自我感觉也算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人。养花养盆景让我树立了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重庆日报发表文章,倡导人们建立绿色家园理念;重庆商报还采访了我的盆景园并做了图片报道,这是从工作业余时间修身养性而言的。八十年代初,我在县广播站做过广播节目编辑,创办了《生活顾问》、《科技知识》《凤城文艺》等专题节目。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到人生健康的重要性。后来读盆景杂志,看到了很多老人写的养盆景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才知道了养盆景可以疗疾的这一奥秘。通过阅读盆景杂志得知,台湾盆景专家梁悦美教授,她在三十多岁时得了疑难杂症,四处求医问药,花了很多钱都没能治好。后来听了朋友的建议开始侍养盆景。不两年,她的疑难杂症不治而愈,重返工作岗位,并与盆景结缘终身。当她年过古稀之年,身体健康,光彩照人,看上去只有五十来岁的光景。她是大学教授,她的盆景制作技高一筹,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盆景大师之一。她的一棵盆景,美国人花一百万美元她也不卖。养盆景为啥能疗疾呢?这是因为,盆景是一种缩龙成寸的高雅艺术,把大自然中的某一景点浓缩在咫尺盆钵之内,让人产生联想,产生愉悦心理,调节忧郁烦闷的情绪。特别是自己动手栽种制作盆景,动手动脑,脑体结合,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陶冶性情的。久而久之,人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调节,加上搬动盆钵,适当的体力劳动,身心愉悦而健康,互为因果。有位盆景专家朋友说:“盆景既是高雅艺术享受,又是主人的精神慰藉,从寻、选、栽、剪,融入了主人的文化和思想,达到了完美的形态,而使人陶醉其中,自然身心受益匪浅,生命本身精神状态起着主导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人们很重视花卉盆景这一产业,把这看成是国家的软实力项目之一。我到过西欧一些国家,住过农家小院,看见农民家里都有自己的花园和车库,普通人家都侍养着一盆盆郁郁葱葱的盆景。人们休闲时,侍弄修剪打理盆景,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这比我们有的人迷恋于玩牌赌博的爱好不知高雅多少倍。

作者简介

廖成江,笔名石丁、江飞,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缙松诗词》主编。中学高级教师,现退休定居重庆北碚。发表和出版过诗歌、散文、小说、电影剧本、曲艺及杂文等。文学主张:文以载道,代言心迹。推荐阅读

神奇的重庆黑山谷

散文: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地

随笔:真正的朋友

随笔:幸福如磁石

中国诗集○阿毛:迷醉于芜湖

投稿指南○五十家报刊投稿邮箱

散文选刊○王平:童年的河流

中国诗集○郭松:春耕(外一首)

散文选刊○邵魁:斗胆说性

都市小说○廖成江:天地良心

隔壁的龙门阵,其乐无穷

懂得释然,让心灵拐个弯

读书之悔

石林孕妇山之美

散文:母亲的电话

征稿启事《都市作家》主要刊发各类小说、各类诗歌、散文随笔、曲赋楹联、戏剧小品、影视剧本、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校园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理论等,欢迎海内外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投稿。开设栏目:微刊信息、专栏作家、都市小说、散文选刊、中国诗集、辞赋楹联、影视剧本、随笔小品、纪实报告、文学评论、理论园地、校园新星、民间语文、作品连载、投稿指南、收费阅读等。投稿要求:1、原创首发,未在其它任何媒体平台(包括报纸、杂志、网站、微刊)发表过。2、来稿字数要求:诗歌3首以上,其它稿件字以上,连载作品字数不限。3、来稿请附作者简介、本人照片一张,无简介一律不予发表。4、凡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