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丨ldquo冬病夏治rdquo

中医养生理论中,

夏至日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保健,

一方面,

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

注意保护阳气;

另一方面,

夏至也是“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

尽管天气炎热,但阴气已开始生长,

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

夏至一过,便进入了三伏天,

这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

人体消耗大,经常觉得吃不好、睡不实,

容易中暑,时时受到炎热的煎熬,

所以称之为“枯夏”,

要在各方面注意养生。

夏至——虚补好机会。此时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的有趣的自然现象,却也提示我们这阴阳转换之机特点,顺应阴生阳渐做一些生活调整。“冬夏而至,阴阳合也”,所以一些虚损的病人和体质,要趁着这个机会,比如老慢支、咳嗽、哮喘之类,冬天易复发或加重的病,最好趁夏天天热时治,这就是“冬病夏治”。

什么道理?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利用夏季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中医认为,冬为阴,夏为阳;春夏养阳,长夏胜冬,正合乎中医“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最大限度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

具体到咱们普洱思茅,湿气本来就重,冬天就更湿寒。原本就阳气不足的人,到冬天更容易被阴寒邪湿侵入肌体,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加重或反复发作。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等,这都属于“冬病”。这些冬病往往都是虚寒性疾病,如果能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那么到冬季时病症就会减轻或消失,这就是“夏治”。

“夏治”一般会选在夏季三伏时令,每年阳历七八月间,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用中药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方法,帮助患者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祛除阴寒病邪的同时,也让人体内部阴阳重归平衡,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冬病”的效果。

“冬病夏治”常用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以“三伏贴”为最具代表性。“三伏贴”就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时节,采用具有辛温祛寒功效的药物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根据穴位主治病证,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上,从而实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达到“冬病夏治”的最佳效果。还有一些不便于针灸的所在,那么穴位贴敷就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冬病夏治答问:

问:三伏贴适宜治疗哪些病症?

答:阳虚型体质人群都合适。比如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此外,耳鼻喉科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儿科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还有妇科疾病都可以接受三伏贴治疗。

问:三伏贴有什么禁忌?

答: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不可贴敷;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问:贴敷之后出现瘙痒怎么办?

答:看具体情况。如果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都是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但如果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那就要立即取下药膏,并且不能抓挠,更不能擅自涂抹药物,过些时间就能自行痊愈。更严重的,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医院皮肤科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jade.net/lnrrhys/7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