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两会新闻记者发布会上,健康中国再次被提及,国家卫计委主任强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健康中国的建设作为年的重点工作,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路线图、时间表细化为施工图,围绕“1、5、3”这三方面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工作。
“1”是牢牢把握“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条主线。
“5”是深化改革,建立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
“3”是改善民生。我们要开展好三个行动:一是推进健康扶贫工程,要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围绕患者的需求,从挂号、护理、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急诊急救、服务态度入手,从细节上改进我们的服务,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三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要把握这个契机,进一步深入宣传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深入开展改水改厕、城乡环境整治、重大疾病的防治等工作。
“健康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涉及到很多部门的职责,关于卫计委提出的1、5、3施工图,很详细也很全面,但本人觉得属于重治疗轻预防,治标不治本。
因为我们的环境治理的再好,医院科室分的再细,药价将的再低、药品种类再多,医疗设备再先进、医术再精湛、医改再深入,医保、重疾病保险覆盖的范围再广,但我们的观念还是停留在等病,然后再花钱治病,而不是花钱养生防病。同时还会造成一种现象,医院,有医保和保险,生病怕啥,更容易使我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这就相当于我们修建了一座很漂亮的水库,有人随意往河里倒各种垃圾,然后我们又花钱想办法打捞垃圾,又要把垃圾分类处理,从没有想过如何防止垃圾的倾倒。疾病就如同垃圾,重治疗轻预防就会造成疾病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防治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危害,除了高昂的医疗费以外,疾病以及化放疗对身体所带来的痛苦并不是医保所能覆盖的,也不是大病保险所能保障的。要免除这种痛苦,首先要扶持的是人防病的观念,只有重视养生保健的作用,从根源上抓起,养成好习惯,才能将疾病拒之门外,才能把疾病的痛苦扼杀在摇篮里,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也会减少,同时也能为国家减少财政支出。
白岩松也曾呼吁,慢性病的防治,不能单靠政府一方,政府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自己,要有防病的观念,要做到不生病、生小病、得病晚、病后恢复的快。
现在很多人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养生保健的意识,反而不相信养生保健,医院扎,这也是过度医疗、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观念应改为重预防轻治疗,养生保健的作用就是使我们花小钱防病,医院跑,阻挡得大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发生。只有把养生保健治末病工程和现在医改工程结合起来,才是标本兼顾,健康中国的建设才能更安全有效的实现。
因此,养生保健上升为健康中国战略很重要,也迫切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普及现代人养生保健的意识!
他们都在读国务院又传来好消息,做养生保健的人都笑了!
节后扎堆就医,都是无知惹的祸!
央视最新发布,癌症已成第一信号,年轻人养生保健不容忽视!
如果喜欢请点赞